環時調查:中美關係變數 關鍵是貿易與臺灣 

▲ 環球時報16日舉辦「2018新時代中國世界年會。(圖/翻攝自環球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陸媒《環球時報》16日舉行「2018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年會。總編輯胡錫進在會中提到,不能讓民粹主導國家,要讓菁英人才發揮更多作用。另外,對於影響中美關係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美方受訪者認爲主因落在中美經濟貿易摩擦,而中方(約53%)則認爲是臺灣問題纔是核心

根據《環球時報》指出,這次的年會邀請全球海內外70名專家學者,就中國發展、世界局勢方向進行座談。另外,環時調查中心也連續第5年發佈「2017年中國國家形象與國際影響力全球調查報告」,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巴西、南非、法國等全球17個國家進行隨機抽樣調查,並回收17,583萬份問卷

▲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圖/CFP)

民調顯示,在「你認爲中國已具備世界性強國的那些條件」一題當中,有66.4%受訪者認爲是「經濟實力」;另外,非周邊國家的民衆較肯定「科技實力」,而周邊國家的人對於「政治及外交影響力」以及「軍事實力」較爲有感。在未來幾年的中美關係方面,中方認爲將會朝樂觀合作方向前進,美方則認爲會偏向競爭。至於中美關係發展的最主要因素,美方認爲中美經濟貿易的摩擦是關鍵,中方則有53%的受訪者認爲,臺灣問題纔是核心。

在會中,主持人楊銳更直接點出「民粹主義」可能會影響中國和平崛起與國際形象一說。而環時的立場也多次被公開質疑,讓被大陸網友封爲「敢說真話」的中國鴿派外交官吳建民,在2016年生前時公開對胡錫進嗆聲,要環時不要在外交工作上添亂。胡錫進則表示,在大陸的網路世界當中,民粹主義確實存在且消除不了,「但不要讓它主導國家政策,要讓菁英在國家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解放軍少將羅援。(圖/CFP)

至於中國與周邊他國的未來局勢,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認爲,2018年將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但還算在掌握之中,當中包括北韓擁核、中印邊境等議題,「特別是我們心頭大患臺海問題」以及其他非傳統安全因素。

羅援進一步表示,自從1996年臺海危機,歷經釣魚臺、南海、中印、朝鮮半島等事件,最後重點還是會回到臺海問題,「現在美國在臺灣問題上進行挑釁,觸動我們的底線,我們沒有任何迴旋餘地。」而人大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北京智庫金燦榮指出,明年的臺灣問題較爲棘手,若處理上有瑕疵可能會有較大影響,北京必須要小心處理。

▲ 美國德傑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陶景洲。(圖/翻攝自環球網)

談到「中國的戰略機遇期」時,受邀與會專家、美國德傑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陶景洲強調,此議題重點在於把握機會,不但要和周邊國家維持良好關係,同時也要兼顧國家經濟與社會,他還用「小孩子」來比喻說明,「如果孩子一天到晚和別人吵架,弄得鄰居不得安寧,或是身體不好、總是生病,都可能影響未來發展前景。」

他進一步提到,把別人不利的部分變成自己的機遇,如此戰略機遇期持續10年、20年、甚至百年都有可能,並強調中國手上有一手好牌,「重點就在於如何打好手中的牌。」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