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老師:不應爲政治犧牲文學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痛批108課綱大量刪除文言文,掀起熱議。圖爲臺大社會系製作手冊,盼對高中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有所助益,落實108課綱的精神。(本報資料照片)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日前痛批108課綱大量刪除文言文,是個「無恥」、「不倫」的課綱,掀起熱議。林姓家長8日聲援區桂芝說,文言文不單只是傳統道德,更包含文化、歷史意涵,「很可惜!」;基層老師則直言,不應因爲政治而犧牲文學的本質。

北市林姓家長表示,一味去「去中國化」、課綱一改再改,家長也無所適從,如今少子化,家長擔憂孩子落後、被淘汰,但政治立場若介入課綱、教育領域並非孩子之福,試問如今的家長們以前求學時誰沒學習過文言文,文言文中的文化、歷史意涵,纔是值得被保存、學習的。

臺中市陳姓國文老師認爲,爭議雙方的說法都太偏激,國文教學不一定要靠某些文章才能撐起來,中華文化及文學創作很多、很多元,也不只有文言文;生命教學也不會因沒有某些文章就崩壞,傳統道德也不是某些文章就能做代表。

陳老師也說,文學有其底蘊,已經屬於公共財,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也都在教中華傳統文化、文學,不應因爲政治而犧牲文學的本質,爭議雙方說法都太過了!

新北市中和高中校長劉淑芬認爲,108課綱比較有彈性,讓校內自主,也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空間,但第一線教師對於多元選修要有更多研發課程的能力,教師要花更多時間去備課、研發課程。

新北市自強國中校長鄭建立則認爲,108課綱是世界教育潮流,方向對了,但更着力的應該是教師能不能理解課綱真正意涵,現在的教師用舊的思維操作新的課綱,怕漏這個漏那個;108課綱不是不好,是教科書不能當聖經,因爲世界變化大,應該要把生活中的東西融入教學中,改變教學方式,而非要求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