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塗裝由黑變銀灰 融入晝間天空背景更適合白天作戰

▲殲-20戰鬥機。(圖/翻攝自中國空軍官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第五代匿蹤戰機「殲-20」,自從2016年11月正式亮相便深受全球矚目,尤其黑色塗裝更被軍事迷暱稱爲「黑絲帶」。不過有網友發現,殲-20的黑色塗裝近年來逐漸被銀灰替代,黑絲帶都不黑了。對此有專家解釋,由於黑色不利於隱身,改成銀灰色更能促使飛機融入晝間天空背景考量匿蹤效果纔會選擇改用。

根據瞭解,殲-20早在2016年11月的第11屆珠海航展期間,首次對外飛行展示就以銀灰色的塗裝亮相,塗裝由黑轉銀的做法早有先例。中國空軍專家傅前哨表示,過去某些匿蹤戰機採用黑色或深灰色的塗裝,例如美國的F-117A夜鷹戰機,黑色幾乎成爲它的標誌。由於F-117A是爲全球第一款匿蹤戰機,導致往後許多匿蹤戰機在試飛階段,有樣學樣也習慣採用黑色塗裝。

傅前哨還強調,F-117A的隱身性能雖好,氣動效果不佳機動性也很差,白天如果處在目視範圍之內,若被敵方發現「基本上是跑不了的」,反之到了夜間,黑色塗裝則有助於隱蔽突防,因此只能在晚上出動,白天幾乎不會使用。至於殲-20和FC-31等匿蹤技術驗證機或原型機,初期也都選擇採用黑色塗裝,然而黑色不一定是軍隊時裝階段的塗裝,一般是由飛機制造公司自己決定顏色。在驗證機階段,軍方對飛機的塗裝通常沒有具體要求,工廠塗成什麼顏色都可以。

傅前還指稱,殲-20在原型機的試飛階段,將塗裝改成銀灰色的原因在於,銀灰色能讓機身更加融入晝間天空的背景,提升白天匿蹤的效果。至於銀灰色塗裝在樣式上也存在差別,包括幾何分割式塗裝以及不規則迷彩式塗裝。不規則迷彩或馬賽克迷彩是爲了讓戰機外觀光學信息特徵,儘量跟背景接近,促使飛機不易被肉眼或光學探測器發現,至於幾何塗裝則是刻意將飛機外形「切割變形」,雖然也能發揮一定程度的不規則迷彩或馬賽克迷彩的作用,主要目的仍是爲了迷惑對手,使敵人無法精準打擊。

傅前哨解釋,有的戰鬥機採用不同顏色、大小、形狀色塊構成迷彩塗裝,例如將一個完整的飛機外形,通過不同的幾何色塊進行切割,造成敵人錯覺短時間內難以分析出看到什麼目標、什麼機型進而延緩決策行動。有的塗裝是在飛機的背上或腹部畫上一架深色的小飛機,或是在前機身的下方畫上座艙蓋意圖使敵人在目視條件下判斷飛機距離時,容易產生錯覺導致判斷失誤。傅前哨還強調,殲-20的塗裝有很多種方案,究竟哪種方案最好還需經過測試,一切就看軍方如何抉擇了。

中國航空專家王亞男也表示,黑色塗裝肯定不是出於戰術目的,因爲全球目前所有的主力戰鬥機,一般沒有塗裝成黑色的。由於現代戰機的設計,普遍要求在目視情況下發揮隱身效果,考量到全天候作戰尤其是以白天爲主的情況之下,黑色塗裝不利於隱身效果,更能佐證採用黑色並非出於戰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