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血癌擋不住17歲鬥士奧賽奪金

站在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舞臺上,爲自己再添一面金牌的十七歲大男孩伯恩笑得很燦爛,任誰都看不出他身上曾有被病痛折磨過的痕跡。熱愛數學的他說:「我只是跟別人一樣很努力而已。」

文/何佩

七月十九日中午時分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正進入頒獎典禮最高潮,當「陳伯恩」三個字被念出時,臺下瞬時響起熱烈歡呼,因爲他爲首度擔任這場國際賽事主辦國的臺灣,留下一面寶貴的金牌!同時這也是今年二月才完成一七一週白血病療程的他,再次在國際大型賽事奪金。

從小展現數學天分,六年級把老師考倒

領獎場景對正就讀於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級中學二年級的陳伯恩來說不算陌生,這次在來自八十一國,超過三百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他,早已是國際數學競賽的常勝軍

「我教書三十多年來,第一次遇到這麼特別的學生。」校長黃芳芷對陳伯恩鑽研數學的熱情和天賦印象深刻。她透露,陳伯恩六年級時,她在課堂上故意拋出各種高於小六程度的難題,問到最後,全班只剩陳伯恩還答得出來,甚至還會反問老師,把老師考倒。

雖然陳伯恩在一歲多就發現罹患視網膜神經細胞腫瘤,必須摘除左眼,但這絲毫沒有阻礙他的學習能力,才一歲多,他就已經能認得一到二十,和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陳伯恩的母親黃秀娟說:「大概幼稚園他就已經可以讀小學程度的小說。」展現出對文字和數字的天賦。

不過父母只希望他快樂成長,即使發現他對數字學習能力很強,也沒有刻意栽培,直到小學三年級,老師發現課堂上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他的求知慾,纔開始考慮讓他跳級學習進階課程

「其實我們都是一邊看一邊觀察,看看他喜歡什麼,看他可以進步到多深,沒有幫他規畫人生髮展的時程表。」黃秀娟說,其實在小學以前,除了透過日常生活互動進行一些簡單猜謎、搶答遊戲,陳伯恩的學習都是來自課外讀物,沒有上過正式數學課

陳伯恩則是到小學四年級才發現自己對數學有一股狂熱。「很大的轉捩點是在小四時看到Martin Gardner(美國知名的業餘數學大師,在《科學美國人》寫數學遊戲專欄超過二十年,另有五十本以上著作,以簡單詞彙趣味帶領一般大衆進入數學世界而聞名)的書。」陳伯恩說,Martin Gardner是他的偶像

所以,從四年級起,他開始參加數學競賽,小六那年還成爲第一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年紀最小的得主。他當時以流利英文完成《A General Study of the Dating Problem》(約會/秘書問題的一般討論)報告,優異表現差點評審誤爲是曾任教於交大資訊科學系的爸爸操刀。

而後他又陸續拿下第二十二屆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銅牌、二○一○年東南數學競賽金牌等大小獎項。「他才小學六年級,就已經完成美國十二年級的大學先修微積分課程,而且拿下滿分。」黃芳芷忍不住讚歎,也因爲陳伯恩的程度已超越學校可提供的數學課程,所以他開始越級到交大應用數學系上課。

全家人一起抗癌,朝七成治癒率前進

然而,就在他十四歲那年,無情病魔卻找上他。當時的他總是感到莫名疲憊,經診斷才知道罹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

一開始黃秀娟不敢相信,每天起牀都希望這只是一場夢,心疼孩子怎麼會遭受這樣的病痛折磨。但陳伯恩表現得很鎮定,黃秀娟說:「知道生病的消息,他沒有太激烈的反應。」

所幸,醫生告知,這個年紀孩子經過一七一週療程後,有七○%至八○%的機會可以治癒。所以他們全家很快打起精神,黃秀娟對着陳伯恩說:「好,這是我們的目標,這三年我們就做這件事情,朝七○%的目標去做!」

每當化療的痛苦副作用來時,黃秀娟就鼓勵他:「這個階段過去了,我們就離三年三個月的目標又更一進步!」他們也儘可能讓陳伯恩在就醫時不要有太多懊惱、發呆的機會。「剛好有數學競賽可以讓他準備,就比較不會專注在自己病情上。」…【本文未完,尚有1192字,可於今週刊官網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