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受訪青年願意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

隨着數字時代的發展,線上預約、掃碼轉賬、遠程操作等,對年輕人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但這些數字化的生活方式,讓一些老年人感到力不從心。不會操作智能設備,給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6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28.8%的受訪青年表示父母能非常熟練地使用電子產品,90.0%的受訪青年願意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97.6%的受訪青年希望電子產品更“老年友好”。受訪青年中,男性佔47.9%,女性佔52.1%。

90.0%受訪青年願意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

00後趙欣化名)在湖南上大學。她經常通過遠程線上指導的方式,教在河南老家的父母使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軟件,“有時我會用自己的手機,把操作過程錄屏下來,有時是打視頻電話遠程指導”。

在北京工作的90後康皓(化名)說,隨着這幾年各種智能設備的普及,自己也在教父母學習。“我媽的學習意願更強烈,會發微信後,還讓我教她網購、用修圖軟件等,最近還在慢慢學電腦。但我爸就只能用智能手機發消息,其他功能不太會”。

調查中,28.8%的受訪青年表示父母能非常熟練地使用電子產品,68.5%的受訪青年覺得父母使用電子設備不太熟練,還有2.7%的受訪青年表示父母完全不會用。

康皓感慨,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比自己想象的難。“我教我媽把手機照片導入到電腦,像最簡單的雙擊鼠標,她經常很慢地點兩下,我就只能陪着她一遍遍練習”。

數據顯示,智能手機(90.9%)是受訪青年父母普遍會用的電子產品,其他還有:電腦/平板電腦(49.8%)、智能家電(42.9%)和數碼相機/攝像機(19.5%)等。

“我平時還算是個比較耐心的人,但不知道爲什麼,每當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時,我總是着急,恨不得穿過屏幕幫他們操作。” 趙欣坦言有的時候,一些看似簡單的操作,對於父母來說並不容易。“想想現在,我們跟父母好像互換了身份,小時候他們輔導我寫功課,現在反過來需要我教他們了”。

爲了能讓媽媽更好地用電腦,康皓整理出了一些經常用的快捷鍵,寫在一張紙上,每次媽媽用電腦時都可以對着操作,“說實話,看着我媽每次用一個手指頭鍵盤上敲來敲去的樣子,我都忍不住想笑。但我很鼓勵和支持她學習這些新技能”。

CNNIC發佈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4億,其中60歲以上網民佔10.3%。

爲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年輕人對父母的“數字反哺”非常重要。本次調查中,90.0%受訪青年表示願意教父母使用電子產品。

97.6%受訪青年希望電子產品更“老年友好”

“上大學時智能手機還不普及,只能靠打電話跟家裡人交流,現在父母學會了用智能手機,發視頻、語音都很方便。”康皓說,看着媽媽“時髦”起來,自己也很高興,“有時我媽會給我發出去玩時錄製的小視頻,看她自己能做短視頻,我也挺有成就感的”。

“我媽媽喜歡從手機上看視頻,跟着一些健身博主學運動技巧。”趙欣覺得,教父母學習使用電子產品,可以讓他們與這個時代聯繫得更爲緊密,“數字時代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場”。

父母使用電子產品有哪些作用?調查中,78.9%的受訪青年覺得可以便於他們進行社交聯繫,70.3%的受訪青年覺得可以讓父母就醫、出行等日常生活更方便。其他方面還有:緊跟時代潮流(61.1%),更快捷地獲取資訊消息(55.9%)和豐富興趣愛好,充實生活(51.2%)等。

00後大學生劉芳(化名)說,自己承擔了教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使用電子設備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摸索出了一些竅門。“教長輩使用數字產品,得從他們的興趣入手,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意願”。

劉芳感覺,有的長輩礙於面子或怕自己學不會,就不願意讓年輕人教他們,這個時候就要給他們展示學習數字產品的好處,“我教奶奶用智能設備,是從一個小音箱開始的。這個音箱功能非常簡單,只有左右選歌鍵音量鍵和開關,我給奶奶播放了她喜歡的評劇老歌,她發現原來現在智能設備這麼有意思,就願意繼續去學着用智能手機了”。

“老年人學東西確實要比我們慢很多,所以也要多給他們一些實踐的空間。”劉芳說,可以讓他們獨立操作,自己在旁邊指導,“成功叫到了車,下單快餐,父母體驗到成果,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不過,有些智能應用在設計之初,更多是從效率角度出發,可能不太便於老年人操作。”劉芳發現,現在不少智能手機都推出了老年機,字體更大,功能更簡潔,“如果其他智能設備也能有一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款式就更好了”。

隨着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如何讓智能設備更符合“銀髮一族”的需求,也成爲一個重要的話題。調查中,97.6%的受訪青年覺得電子產品需要更“老年友好”。

“有一次我爸不小心在手機上點了一個月租的付費項目,他都沒意識到,等查話費時才發現不對,趕快取消了,但已經白白扣了一個月的費用。”康皓希望,電子產品都有面向老年羣體的模式,“功能簡潔一些,在付費的時候,最好都能作出醒目的提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