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評價體系,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五屆年會在北京舉行

12月2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五屆年會北京舉行。本屆年會以“重構教育評價體系”爲主題,邀請了來自國內外的2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在論壇上發表演講,近千名關心教育的各界人士參加本次大會

當前中國社會的發展已經從新常態進入到新時代,但是仍然有一些教育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有待解決,其中“教育評價”就是一個亟待突破的瓶頸。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爲此,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將今年年會主題確定爲“重構教育評價體系”。這是今年全國教育大會後,首個以“教育評價體系”爲主題的論壇。

參加本屆年會的專家學者有: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澳大利亞教育家、國際知名專家布萊恩·卡斯威爾,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民進中央主席朱永新,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輝等,還有來自研究院所、高校、教育機構負責人及一線校長等。

朱永新介紹,“如何重構基礎教育評價體系,讓教師、學生成爲評價結果的受益者,無論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理論研究者,還是一線的教育改革實施者,大家在實踐中都有很多困惑,也有很多思考,更有很多卓有成效的有益嘗試和積極探索。第五屆年會彙集衆多專家討論如何重構教育評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屆年會內容豐富,安排緊湊。12月2日上午進行主旨發言,下午圍繞“大學排行榜科學嗎?”、“新高考得與失”、“學生負擔與能力培養”、“教育創新評價”等話題分設四個論壇。

在活動上,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還發布了《大學排名的風險》和《2018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兩個研究報告:

大學排名的風險:助長非理性辦學

《大學排名的風險》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振國等學者專家撰寫。

目前世界上有50多種關於大學的排名,有世界大學排名機構十多個。在這些排名中,其中時間較長、影響較大的有4個,即QS、US News、泰晤士報和上海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不同的排名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標準,不同的方法,所以具有各自的針對性和侷限性,在數據的收集、分析和使用上,存在不全面、不準確、不嚴謹等諸多問題,具有明顯的不科學性。

儘管如此,瞭解大學的排名還是有參考意義的,對家長、學生來說,可以增加對擬選擇學校的認識;對學校來說,可以反思自己的辦學思路,分析自己學校的長短優劣;對政府來說,可以增加對投資效益和國際影響的認知。

“但遺憾的是,由於關注過度,大學排名之風在全世界範圍內可謂越演越烈,完全超出了它所承擔的功能,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後果”,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說,這種後果集中表現爲窄化大學功能,淡化大學特色,助長急功近利辦學、助長忽視學生利益、助長了大學盲目擴張、助長了不道德競爭、助長西方中心論之風等。

此研究報告從大學排名的發展歷史、大學排行榜的侷限、世界大學排名風險等方面進行專題性闡釋,內容對當前大學排名越來越熱、關注越來越高的現象起到警醒的作用,同時對個人、學校和政府正確對待大學排名具有指導意義

破解“跨世紀難題”,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勢在必行

在本次年會上,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聯合一起教育科技共同發佈了《2018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關注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據介紹,調查採樣涉及我國多個省市,對小學六個年級的學生以及16830名小學生的父母展開對學生學業負擔的調查。

《2018中小學生減負調查報告》顯示,有近四成的家長認爲孩子的學業負擔重。且在湖北省,學業負擔重的學生高達55.68%,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中,隨着年級增長,反映負擔重的學生比例也持續增加,尤其是,該比例在升入二年級後,直線跳升至40%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各個年級普遍存在學業負擔問題,而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減負問題就已十分嚴峻。

而在這期間,由於學習負擔過重,小學生睡眠情況也不容樂觀。調查中顯示,僅有23.99%的學生可以睡到自然醒,而由鬧鐘或他人叫醒的學生比例高達76.01%,更嚴重的是,還有29.26%的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就被鬧鐘或他人叫醒。

“學生的學習不可能沒有負擔,中小學生學業負擔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客觀存在,適宜的、有意義的學業負擔是保障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但過重的學生課業負擔,對學生個體、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民族素質和國民創造力,都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說,當前,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突出表現在課程學習負擔重、心理負擔重和校外學習負擔重三個方面。從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階層和地域分佈看,正在從大中城市、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家庭,向中小城市(縣城)、工薪階層蔓延。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嚴重危害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國民素質,嚴重衝擊正規學校教育,導致學校教育被校外教育所綁架,給許多家庭帶來沉重的教育和經濟負擔

對於破解“減負”這個跨世紀難題,張志勇說,“減負”是一個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爲此他在本次大會上提出了樹立科學的教育政績觀、加快推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嚴禁公辦資源進入校外培訓市場等10條對策建議。

據大會秘書處介紹,本屆年會,還組織與會者參觀優秀學校和高科技公司,如北京中學、北京三十五中、百度等。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馬國川說,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每年年底在北京舉行的年會主要聚焦宏觀教育問題,此外,每年5月與華東師範大學聯合舉行“春季論壇”,聚焦跨界教育問題;每年10月,在深圳舉辦“世界教育前沿論壇”,聚焦教育前沿問題。明年11月,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還將在博鰲舉辦“博鰲教育創新論壇”,聚焦教育創新問題。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立於2014年,是享有盛譽的新型教育智庫,也是一個跨界討論教育問題的平臺,著名教育家顧明遠、陶西平、朱永新、楊東平,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錢穎一、湯敏,著名哲學家、作家周國平等都是該論壇的成員。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立以來,已經在國內外成功舉辦了20多場論壇,還組織讀書會、研討會、內部座談會,組織課題研究,主辦“教育跨界對話”,出版中國教育三十人叢書。每次年會的報告都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領導的批示,對教育改革產生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