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馬凱:搶救經濟有良方

圖、文/理財週刊

臺灣經濟燃眉危機已到了非緊急搶救不可的時刻,但各個部門不是敷衍推託,就是提出一些天馬行空不着邊際的方案,眼看經濟危機會在一羣茫然不知所措的官員手中失控,令人心急如焚。在野的專家學者紛紛提出種種改變產業結構、制定新型產業政策發展實力高調。殊不知,不論朝野都該念茲在茲的頭一件事,就是臺灣根本沒有時間從長計議,我們需要的是馬上可以止血救急辦法。更可怕的是,政府舉債幾達上限,根本擠不出預算來從事大規模建設擴張性財政政策,任何花公帑的方案也都是無米之炊。既沒時間又缺錢,找神仙來也無可奈何。 然而,不用公帑又立時可辦的良方正在眼前,而且唾手可得;只要領導者開口、下面各部會用心推動,不但燃眉之急可解,未來兩三年也可高枕無憂,是不爲也,非不能也。 良方之一,就是乘着對岸世界工廠關門,數十萬臺商走投無路,從其中擇優邀請回臺投資。只要有五萬家首肯,每家投資以五億元計,總規模即達二十五兆元,是國內GDP之兩倍。而且除了投資設廠,這五萬家開工生產時,每家產值只要逾億,又是五兆的總產值;每家多僱十名本國勞工,就業即增加五十萬,超過失業總數,其利何可勝計?何況,上中游產業失去的出路可部分在此獲得救贖,又是何等重大的貢獻?目前外勞鬆綁可期,唯二的問題就是如何取得適當土地,及擁有核心技術大陸員工如何突破陸勞限制,極其棘手。 另一良方,就是設立自由經濟區,喊了近兩年卻未見人下來。事實上彰濱工業區就此早已完成規劃,只是主管部門不是置若罔聞就是百般刁難。如果玉成其事,上兆的投資唾手可得,而且完全不耗中央公帑。同時,此區一設,臺商迴流兩大難題立刻迎刃而解;兩者相輔相成連成一氣,則經濟危機早就拋在九霄雲外。如此良方棄而不用,任民調直落、百業蕭條、萬民受苦,其愚固不可及,在歷史定位也難以聞問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632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成功 是可以複製的。課程活動詳見www.moneyedu.org.tw】

►►►致富關鍵,就在ETtoday新聞雲《理財週刊》雜誌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