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新經濟新投資

文/洪寶山

政府上任百日,開始面臨嚴酷的檢視,很多政策上的問題都受到質疑,包括年金改革、長照、振興經濟社會住宅等,看不到具體的表現。雖然GDP的保一成爲一個觀察指標,但數字是可以操作的,真正要看的,還是實質經濟復甦了沒?

當然,一百天是看不到什麼政績的,但卻可以看出這個施政團隊是否真是拴緊了發條,在總統領導下,戮力同心往前衝。從近期幾項重大事件來看,不免還是讓人有些螺絲鬆掉的疑慮,對執政團隊的信心有所失望。從金融市場來看,第一銀行提款機盜領案、兆豐銀行涉洗錢遭美重罰案,都讓官股銀行的管理問題受到質疑,檢討聲浪不斷。

股市方面,除受到資金影響,兆豐金、樂升併購破局,都或多或少起了波瀾,也都直指金融監管出了問題,影響到投資人信心,臺股成交動能依舊不見起色

在這些國際政經的震盪下,投資機會到底在哪裡?但只要方向不變,在人事上做過調整之後,抓緊趨勢還是大有可爲的。

今年已經過了大半,臺灣內有政黨輪替,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外又有英國脫歐的影響,對投資大衆來說,已經陷入混沌的局勢,不知該何去何從。

跟着政府的施政主軸走就是一個方向,深耕務實、開創新局,但現在國內外財經環境嚴峻,金融市場動盪大,可能一夕丕變,全球已有多個國家推出負利率政策期能釋出資金、拉昇經濟。但美國聯準會卻釋出可能升息的消息,讓資金流動又起了變化新臺幣從八月的升勢又走回貶勢,這幾天的波動也不算小。

臺灣的硬體思維一直受到詬病產業轉型除了口號外,很少看到具體作爲;面對金融科技,臺灣究竟落後了多少?又能從何發展,急起直追?這大半年來,我也不斷在思考這些問題,因爲現在的變化之大比起過去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稍一不慎,就會踩到地雷、鎩羽而歸,一輩子的辛苦努力付諸東流

因此,在第四季開始之前,《理財週刊》未雨綢繆的舉辦了大咖聚集的論壇,從總體經濟政治面、金融面、科技面、投資實務面,來一一探討,釐清投資朋友的問題,期能在2016年畫下美好的句點,以獲利收場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836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