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負利率投資策略

文/洪寶山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在七月砍掉一萬六千多名在美國英國德國員工,無獨有偶,匯豐集團(HSBC)十月初也宣佈裁撤一萬名銀行員工,兩家銀行都是資產雄厚的龍頭老大,但他們只是二○一九年金融業裁員潮的一部分,根據彭博統計,十月中旬,全球銀行正式宣佈裁員人數累計已超過六萬八千人,歐洲員工高達九成,這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是歐洲經濟衰退,比政府統計的還嚴重;二是歐洲是全球負利率最嚴重的區域,可能已威脅到銀行的經營

自二○○九年美國實施第一輪QE開始,各國掀起一波波降息風,全球走向「零利率時代,更甚者是「負利率」!「負利率」是人類經濟活動一個極爲特殊的現象,這波歐洲全面負利率,是剛剛卸任的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傑作。德拉吉在二○一一年十一月接任歐央總裁後,屢次加碼超級寬鬆政策,二○一四年更將央行的指標利率打到零以下。

面對全球負利率壓力,高股息殖利率的股市個股成爲當前投資機構首選。臺灣加權股價指數的股息殖利率爲四.○五%,全球第三高,這就是臺股吸金魅力

而在這其中更看好金融股,近六年金融類股最低殖利率四.三三%,最高達六.六八%,平均殖利率達五.三八%。對比非金融類股最低殖利率三.○八%,最高達四.六四%,平均殖利率達三.八七%來看,很明顯略勝一籌。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儘管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美股、亞股震盪走跌,但臺股十二月十一日在臺積電營收、股價雙創新高下開高走高,大盤收在高點一一七○○點,創二十九年多來新高。

股市創新高,如何選到還持續成長的股票?相信是很多人的難題,因爲會認爲:「好的股票都漲高了,現在追會不會買在高點?」我認爲這時機買金融股就是很好的策略,尤其對以存股爲目的投資者來說,不是追求短期獲利,而是長期績效,從這波大盤上漲行情來看,今年加權指數漲幅已達一七%,金融股才一二%,還有不小的補漲空間,而且目前臺股淨值比爲一.八倍,金融股才一.○八倍,殖利率也是金融股的優勢

雖然歐洲銀行面臨裁員問題,但臺灣環境不同,從基本面技術面來看,金融股都是臺股當前的首選標的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1007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