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臺灣新格局

文/洪寶山(理財週刊發行人)

華爲財務孟晚舟被捕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根據外媒分析報導美國政府二十多年來不斷指控中國軍方涉嫌聯手陸企,暗中監視美企和竊取智慧財產權,並與受制裁對象交易,華爲這次成爲首要目標。巧合的是,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表示,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近日被中國大陸拘留。投資人也關注孟晚舟遭捕事件,美股週二平盤上下震盪。

高通在中國告蘋果侵犯專利權福州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高通勝訴,禁止蘋果在中國銷售iPhone 6S及Plus、iPhone 7及Plus、iPhone 8及Plus和iPhone X等多款手機,裁決時間正值華爲事件之際,不免被認爲此裁決有反制美國之意。

中美這兩隻大象叫陣,鬧得天搖地動,當市場擔心臺灣是否難逃被巨獸踩扁之際,臺灣最大外商投資者美光卻深耕臺灣,不因美中貿易戰而改變初衷,更把臺灣當作因應貿易戰全球佈局最重要基地。美光全球營運執行副總裁Manish Bhatia表示看好臺灣半導體生態體系,美光在臺設廠要達到上中下游垂直整合,並且不認同市場悲觀看法,預期明年DRAM市況仍相對健康。

臺股跌破萬點後,唱衰後市之說不絕於耳。但除了美光重押臺灣之外,在中國的臺商也開始陸續把資金產線撤回臺灣,加上中國二十年來最大規模個人所得稅稅改上路臺幹深怕被連本帶利追稅,也有加速外移打算。

從臺灣本島來看,在這次大選韓流效應帶動下,一時間兩岸和好共創商機成爲主流民意,未來由北中南三地帶動的兩岸交流商機不可小覷。

城市行銷至關重要,也是各縣市自闢財源之道,一旦成功,就不再單仰賴中央撥補預算,自己有賺錢能力,地方富起來就不是空談,再加上已經敲定的前瞻基礎建設與5+2產業創新計劃,明年要走出屬於臺灣自己的初升段行情,並非緣木求魚

廠商擔心的缺電問題,公投也通過以核養綠,在這樣的民意基礎下,臺商回臺設廠與各項產業推動將更順利。投資環境優化了,資金就會跟着進來。

令人興奮的是,在九合一大選後,臺灣整體氛圍,不管從資金面、環境面等各方面來看,都可感受到一股積極的力道,期待全國上下整軍再發後,能再創臺灣經濟奇蹟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5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