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川習會後的臺灣?

一旦美中出現新型合作共贏關係,即意味着美國支持臺灣空間會限縮。如何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或是在兩強聯手時也能從中獲益,就要展現臺灣的智慧能耐

文/洪寶山

衆所矚目的川習會四月八日結束,從雙方的互動中可看出一些隱藏的端倪。首先川普接見習近平是在自家佛羅里達州的「海湖俱樂部」(Mar-a-Lago Resort),而非如安倍梅克爾般安排在白宮,明顯讓習矮了一截,但美方降低接待規格中國卻升高出訪規格,帶了四位中央政治局成員軍委會聯參部參謀長同行,層級比兩年前訪美見歐巴馬時還高,顯示習真的很需要這個川習會。此外,這次川習會也幾乎被美國空襲敘利亞奪去焦點

對臺灣來說,大家關心的是,大砲川普會在這次川習會中如何「提到」臺灣?結果出乎預料,川習會結束,沒有雙方關於臺灣以及一中政策聲明文件,可以說這次川習相會對臺灣問題幾乎沒談到,跟之前川蔡熱線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覺,臺灣被邊緣化了嗎?還是擺明臺灣不是談判棋子?或是還有其他意涵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沒準備任何貿易讓步措施,而是帶了一個百日貿易計劃,習近平同意中美兩國就「刺激美國就業市場,平衡兩國貿易差額」進入一百天談判期。財政部長強調,美國要增加對中出口,這是川習會唯一具體成果,中國似乎是拿這個百日計劃以延遲處理中美貿易爭議

對臺灣來說,一旦美中出現新型合作共贏關係,即意味着美國對臺灣支持的空間會限縮,陸委會官員纔會講出「不提臺灣」就是川習會最好結果。

如何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而非被夾死動彈不得,或是在兩強聯手時也能從中獲益,就要展現臺灣的智慧與能耐。

政府端來看,其實我們不用擔心美國的一中政策,也無須對被列貿易逆差清單上太過擔心,而是應該在軍售以及臺灣沒收到WHA邀請函一事,與美方多加溝通,以及如何在美豬議題上及推升臺美FTA的談判議程排序等多加努力,這纔是臺灣需儘快處理的事宜

現階段來說,川習會展現了美國老大哥氣勢,就是要中國在貿易上讓步,解決美中貿易逆差,一旦此趨勢形成,美國對中國的出口要增加,「美國製造」就是臺灣廠商機會

接下來值得觀察的就是七月美中將會在德國的G20峰會再度見面,這次的川習會,因爲還會有梅克爾跟其他歐盟國家在場,誰居下風尚難定論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週刊》第868期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財產權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