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總裁發行語:菲律賓啓示

文/洪寶山

臺灣近四十年來,從一個缺乏自然資源、人口少的小島,創造出經濟奇蹟,當時最被稱道的就是臺灣擁有實力堅強的財經團隊,過去成功的臺灣經驗無法複製到四十年後的今天。在臺灣剛光復的那段時間,因爲戰爭關係建設之路復原緩慢,也曾經歷民生凋敝、物價暴漲的生活,但那時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儘管百廢待舉,還是穩紮穩打地打下臺灣經濟發展基石。而這基石,在全球化之後,漸漸地崩裂了。

在1950年左右,當時臺灣的人均國民生產毛額才50美元,而菲律賓爲188美元,是臺灣的三倍多;從出口來看,菲律賓也以3.5億美元,遙遙領先臺灣的1.2億美元,所以當時是臺灣人到菲律賓當臺勞。

很多年輕人應該很難想像過去這一段,也不知道過去就有臺勞這件事,因爲在大家印象中,都是菲勞、菲傭到臺灣找工作,這個轉折點就是,菲律賓政局動盪、貪污問題社會不安,阻礙其經濟發展,全國有三分之一人口處於貧窮線底下,每天生活費不到一美元,現今人均GDP也只有兩千多美元。

擔心的是,臺灣朝野再如此惡鬥下去,隨着經濟衰退、財政失衡,會不會菲律賓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

臺灣的大學生澳洲打工就是個警訊,面對臺灣薪資倒退到十六年前的水準,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年輕人怎麼有機會?怎麼看得到希望?而這不就是這羣年輕人守在立法院的背後主因嗎?

服貿只是一個引爆點,真正要面對的是世代戰爭,是資源分配的不均,過去創造臺灣經濟奇蹟的這批人,不論士農工商都有極佳的賺錢機會,有沒有能力是另外一回事,但至少在老一輩的退休族羣中,有六十六萬人坐擁三棟以上房產,相較現在房價高漲、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他們情何以堪

有人說,一把堅實的大鎖鐵桿費盡力氣卻沒能將它撬開,斧頭拚了老命也無法將它毀壞;但一把小小的鑰匙,輕輕一轉,大鎖就能打開。面對服貿這把鎖,鑰匙到底在哪裡?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71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精采課程www.moneyedu.org.tw或FaceBook搜尋「臺股火龍王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