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課綱 中國史、東亞史、世界史和臺灣史一起上

▲在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招開第68、69次課審會審議大會,本次會議教育部次長林騰蛟代理主持。(圖/記者陳明仁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今(13日)在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召開第68、69次課審會審議大會,針對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審進行審議,2大重點爲領域課綱納入轉型正義內容歷史科課程採分域架構。而針對中國史會不會納入東亞史,十二年國教社會領綱歷史組主持人金仕起表示,未來臺灣史、中國史、東亞史和世界史會融合在一起,不再以區域劃分。

針對是否去中國化研修小組金仕起老師表示,歷史是動態的,未來希望不要將歷史區域化,爲因應人羣移動文化交流,因此中國歷史不會佔整個學習篇幅,會以系統性思考、時空性的交流,將國際的多元文化將臺灣史、中國史、東亞史、世界史融爲一起。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表示,社會領域課綱納入轉型正義的內容,大會決議在不增加教學節數前提下,檢視學習內容與歷史正義、轉型正義有關條目及其說明的完整性是否妥當,並進行必要的調整與補充說明。

歷史科課程採分域架構,研修小組說明分域設計是迴應總綱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以及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的核心素養。分域是動態概念,三個分域各以臺灣、中國、世界爲重點,會隨歷史發展,在不同時期因其與其他分域的關係而有變化

林騰蛟表示,分域設計主要突破單一區域的歷史學習,導向全球互動關聯的系統思考,提升學生歷史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