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生活苦 7歲童沒看過衛生紙

四川涼山大片貧困地區教育現狀也同樣面臨困境。圖爲一位涼山彝族小女孩帶着弟妹上學。(中新社

涼山彝族自治州檔案

長久以來,「貧苦」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給人的印象。作爲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大涼山居民多數生活貧困,教育也面臨困境。去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年級小學生寫的作文《淚》,被形容是「最悲傷作文」。陸媒實際進入山區,「人畜混居」依舊存在,有孩子從出生至今沒洗過澡、不知道衛生紙長什麼樣。

2015年8月初,一篇國小作文《淚》在網上瘋傳,作者是涼山越西縣12歲的小學四年級學生木苦依五木,她和2個弟弟爺爺奶奶相依爲命,哥哥姐姐在外打工。父母雙亡後,她一個人挑起全家的重擔。

大涼山到底有多窮?新華社記者曾進入涼山美姑縣馬依村一探究竟。村民古次作古的家,「沒有錢修不起牛圈,又怕牲畜在夜晚凍死。」所以一家7口跟牛馬同住混居。7歲的村民阿牛木初說,他出生到現在還沒有洗過澡,家裡廁所,連衛生紙都沒見過。

教育是唯一改變貧窮的捷徑,但當地教師工作量大,再加上工資不高,交通不便,涼山州每年流失近200名教師,想招募優秀教師比以往更加困難。陸媒呼籲,要改變大涼山現狀,還需要政府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