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調查!都市居民最在乎樹木調節氣候功能

都市樹木可提供「環境品質提升」、「環境服務功能」以及「休憩及教育文化」等效益,並減少可能造成的風險問題。(林試所提供/李柏澔臺北傳真)

都市中行道樹公園樹木的綠蔭,除了讓生活城市中的人們休憩,同時也提供許多不同的效益,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針對居住於都市地區民衆調查對於生活環境周遭的樹木可帶來的19項效益看法,結果以樹木對於環境微氣候調節相關效益最受都市居民重視。

林試所調查臺北市居民對於19項樹木效益重要性的看法,其中最重視的是「微氣候調節」相關效益,其次依序爲「休憩及教育文化」、「環境品質提升」及「環境服務功能」相關效益。

林試所指出,樹木除一般認知中進行光合作用淨化空氣以及提供遮蔭等「微氣候調節」效益,生長於都市中的樹木還可以提供阻隔噪音、增加隱私感的「環境品質提升」、各種生物棲息環境的「環境服務功能」以及提供休憩空間、提供美學景觀與珍貴老樹文化等「休憩及教育文化」效益。

林試所所長張彬說,都市中的樹木是重要的綠色基礎建設之一,也是居民最容易接觸到的綠色資源,這些樹木除了可以維持都市生態及環境平衡,同時也是居民調劑身心的重要資源,更讓居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就享受了各種樹木帶來的好處。

林試所組長陳燕章表示,由於民衆平時會使用有樹木的公園從事散步運動等休憩活動,因此對於樹木效益的感受除了光合作用與可以遮蔭等一般印象外,對於休憩與教育文化相關的效益也較爲重視。而臺灣建築物特性,多數民衆住家窗外並沒有樹木,也因此對於像是樹木減少噪音或阻隔強光照射進房屋這些效益的感受程度比較低。

林試所指出,樹木及綠地整體城市生態系的重要基礎,透過良好的種植規劃以及各種適宜的管理維護作業,使樹木維持健康便可以穩定地提供都市多樣的效益,並且減少可能造成的風險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