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能源學者訪問臺北 建議臺灣應該延役核電、啓用核四

美國學者表示,臺灣應該先延役、復轉、啓用現有的核電廠,而核四廠的ABWR反應爐兼具效率、發電能力與安全性,應該早日運轉。(圖/經濟部)

而且隨着核三廠1號機的運轉執照即將到期,屆時失去的951百萬瓦基載電力該如何補?臺電現有說法並不能說服民衆。美國麻州理工學院的核能專家布吉諾(Jacopo Buongiorno)教授最近訪問臺北,他誠懇的認爲,解決臺灣的電力危機,首要工作就是維持現有反應爐的運轉,最好把封存與停止的反應爐陸續復役,這種做法的投資量最小,回報率最高。

布吉諾是著名的核能工程專家,現在的主要工作是設計微型模組式反應器(MMR),也被視爲下一代核能的發展主流。在臺灣,則有許多企業人物提議籌資自建所謂的小型模組式反應爐(SMR)。潔淨能源推廣協會主持人翁華志詢問布吉諾教授,臺灣該如何看待新核能,是否應該投資研究SMR,或是引進SMR?

然而,布吉諾並不認爲臺灣需要急着引進SMR反應爐,他表示「那是捨近求遠的做法」,首要目標應該是充分利用已經完成的核電廠。

他說:「臺灣的當務之急,絕對是延役正在發電的核電廠,並迅速重啓先前關閉的反應爐。做這些事的投資,比拿天然氣和再生能源來取代他們划算太多了。」

「再這之後,臺灣應該把核四龍門發電廠蓋好,(它的)ABWR(進步沸水反應爐Advanced Boiling Water Reacto)是非常優秀的設計。把它剷平是無稽之談!」

布吉諾教授解釋,對於大型電網來說,像核1234類型的大型輕水式反應爐,還是最經濟的選擇。如果要蓋新的,可以考慮美國西屋的AP-1000新壓水式反應爐。「這個和設計是成熟的,產業煉也完整,並且美國政府也非常願意幫忙融資。」

至於布吉諾教授和他的學生,最近他們的研究,則專注在微型反應爐該如何安全的輸送。 他說「這類反應爐才100公噸左右,可以在工廠裡做好,在陸上運輸到指定地點,但過程一定要安全!」

美國麻州理工的布吉諾教授,正在研究微型反應爐的安全運輸。(圖/BWRX)

「雖然說大型電網採用傳統反應爐最適合,但是小型反應爐在以後,還是非常有潛力的。比如說,因爲它們的溫度可達到750C,許多對工業用熱有需求的客戶有可能把他們裝在工廠旁以提供熱能。以後的工業可能會出現熱的需要大於發電。當然,離島或是小型電網,也是小型反應爐的擅長地點。」

被問到哪一個MMR研發最接近成功? 布吉諾教授看好的是西屋公司設計的eVinci,以及BWRX公司的BANR微型反應爐。只要一切順利,最快明年(2025)新一代的微型反應爐,就可能在美國的愛達荷國家實驗室(Idaho National Labs)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