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聯賽/不能成爲短命聯賽 球賽制度層面急需建立

記者張克銘臺北報導

首屆木蘭聯賽花蓮臺開奪冠劃下句點,雖然今年舉辦令人感覺有些倉促,明年木蘭聯賽要能更進步,成爲一個具規模、完整的聯賽,教練各方都有提出建議,任何的制度建立都讓聯賽與各隊的發展息息相關、環環相扣。

▲木蘭聯賽結束後,制度層面還需更完整建立(圖/中華足協提供)

比賽內容的進步,木蘭聯賽已經可以看出女足們有吸收世界足球的打法,但要完全到世界水準仍有一段距離東亞杯結束後中華女足總教練柳樂雅幸表示:「木蘭聯賽可以進球,但到國際賽上難度是更增加的,」可見強度仍需要再提升。

提升的方法,除了各隊的訓練模式、教練吸取的經驗,花蓮臺開總教練朱文彬表示:「如果有外援加入木蘭聯賽,這對球員都是一種刺激,不過這要考慮每個球隊狀況。」

目前4隊中只有花蓮臺開是有企業贊助,其她3隊仍經營相當辛苦,如何吸引企業贊助,在媒體曝光度、觀衆參與熱度,在足球比較弱勢臺灣,仍需要找到方式來突破,下半季加入的影音轉播,的確讓這項比賽有了能見度,不過族羣大多都是平時有觀看足球的觀衆,如何吸印更多人看球宣傳上要多加點力。

▲木蘭聯賽結束後,急需第5隊誕生(圖/中華足協提供)

宣傳需要搭配賽程,以木蘭聯賽來說,一年度每隊12場比賽仍偏少,臺中藍鯨桂花表示:「以今年來看花蓮臺開提前封王,這也表示12場比賽中,每一場都很重要,只要遭遇一次二連敗,要奪冠希望就相當渺茫了,希望可以增加到24場比賽,搭配休賽季,訓練上可以較爲完整,也比較接近職業化的比賽。」

不過賽制要調整,連帶包括大專盃或是高中聯賽都有可能要搭配與配合,因爲木蘭聯賽各隊球員,仍有大學和高中球員,如果加上部分工作教職的球員,比賽安派要絞盡腦汁,高中聯賽大多是11、12月進行,大專盃通常是12月和3月,如在包括青年杯,木蘭聯賽如果場次增加,這兩項比賽與木蘭聯賽的搭配成關鍵

球員的轉會也是一大問題,首個賽季結束,球員轉隊程序規劃,這也是比賽結束後,該拿出來討論,部分球員因學籍、高中球員等原因,如果有意轉去其她球隊發展,制度是什麼?要如何轉隊都是4隊教練要坐下來心平氣和討論出一個共識

▲木蘭聯賽結束後,球員工作、踢球現實面也浮上臺面(圖/中華足協提供)

而在現實面的考量,大多球員目前都在念大學,社會人士也有一部分,如果有企業贊助,球員踢球會比較安心,但如果沒有企業贊助,對於一個要邁向職業的聯賽,球員的保障就成爲相當重要的課題新竹FC總教練陳淑菁則說:「球員期待有舞臺,但有些現實面也要考慮。」

即便臺灣球員不夠多,這可以透過基層的發展來慢慢改進,但4隊的規模仍然太小,如高雄也有女足的學校,不少球員都是高雄出生,如果明年高雄有意組成第五隊,木蘭聯賽規模纔會進一步擴大,搭配基層發展,讓踢球的人口增多,整體臺灣國家的足球實力纔會慢慢提升,進一步吸引企業投資。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today運動雲》粉絲團

★關注球星最新動態,下載「ET足球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