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練柔道遭重摔 立委目睹某體育代表隊練習揪心過程

臺中市7歲男童柔道遭狂摔27次。(資料照/陳淑娥攝)

臺中市7歲黃姓男童學柔道遭教練學長狂摔27次,送醫發現顱內嚴重出血,手術醫師宣告腦死,目前仍在醫院死神拔河。立委王婉諭難過表示,男童一次次的呼喊卻無人理會,相信沒有一個家長心痛。她提到,先前曾到某縣市代表隊的練習場合,看見許多國小低年級的孩子,一邊練、一邊哭,讓她不禁想問家長們,爲何會想讓孩子接觸運動?我們對於體育、運動的想像,是不是應該改變了?

王婉諭25日在臉書表示,現在越來越多家長會將孩子送到各式各樣的運動課後班,希望讓孩子在繁忙的課業之餘,能培養運動的習慣、釋放平時壓力,不過家長在選擇時能否有更多的依據,來爲孩子把關?尤其是武術這種相對有危險性的運動時,不是應該更需要嚴格把關嗎?

根據報導指出,此次肇事的柔道教練並沒有柔道教練證,但卻能在臺中柔道委員會借用的場地裡進行無償教學;而柔道總會事發後緊急切割,聲稱該名教練並沒有取得總會發放的教練證,臺中市柔道協會甚至說,此事件和有沒有教練證無關。

王婉諭質疑,那家長在挑選這樣子的運動班、運動營時,到底該以什麼爲標準來選擇?無論是師資或場地,目前都沒有嚴格的檢驗機制,且隨着越來越多幼兒體能活動出現,幼兒體能訓練專業也應該受到重視,若僅以訓練成人的專業背景來訓練幼兒,這樣的悲劇可能再次重演

王婉諭盼幼兒體能訓練專業能更被重視。(圖/摘自王婉諭臉書)

此外,王婉諭也分享先前曾到某縣市代表隊的練習場合,諾大體育場裡,卻充滿了孩子隱忍的哭泣聲,她看到許多國小低年級的孩子一邊練、一邊哭,但場邊的家長們卻說,這教練很棒,甚至建議她也可以讓孩子們加入。當時王婉諭微笑着拒絕,她說,心裡實在有難以言喻的不舒服。不過,她文中未明確寫出是何種運動的練習場合。

「這些孩子真的快樂嗎?真的喜歡這個運動嗎?」王婉諭指出,過去臺灣的體育教學傳統,總以「苦練」爲主,根深柢固的「吃苦當吃補」思維,彷彿教練操得越兇、孩子哭得越慘就代表越有用,甚至認爲,這樣才能吃得苦中苦,這樣才能成爲人上人。她表示,有些孩子幸運地撐過來了,但那些沒能被看見的孩子呢?他們可能在苦練的過程中,早已喪失了對運動的熱情,更可能磨損了自己的身體,最終換得「吃不了苦」、「草莓族」的惡名。

王婉諭認爲,體育訓練應是教育的一環,更是人生觀的培養,應是希望讓孩子在過程中挖掘自己的興趣,並熱衷於其中,無論輸贏、無論勝負,從中學習到更多,纔是孩子應該從運動裡學習到的精神,但現在的體育訓練,卻似乎與此大不相同。

最後,她請各位家長們或許可以想想,爲何會想讓孩子接觸運動、學習運動呢?對於體育、對於運動的想像,是不是應該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