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華基金旗下鵬華可轉債 四位經理累計虧了17%

(原標題鵬華基金旗下鵬華可轉債,歷任四位基金經理累計虧了17%)

可轉債這個品種感覺有點像雞肋股票好的時候乾脆直接買股票就行了,而債券好的時候拿着可轉債還拖累業績,反而不如那些專心配債券的基金。

就像鵬華基金公司的鵬華可轉債債券基金,成立了快四年,經歷了四位基金經理到頭來還是虧了17%,關鍵股市不好的年份,這隻基金虧損,股市好的年份這隻基金漲幅遠遠落後,不知這個基金的存在價值是什麼?

鵬華可轉債大虧小漲

鵬華可轉債債券從2015年初成立,眼看就要四歲了,但是業績卻不怎麼樣,號外財經獲悉,其累計虧損目前爲17.3%。

2015年下半年股市回調,這隻基金當年就出現虧損。從當時發佈的季報看,二季度其債券倉位只有19.9%、股票倉位16.66%。三季度債券倉位迅速增加到79.74%,而這時也正是股票下跌的開始,四季度債券倉位繼續增加到84.22%。雖然有漲有跌之後淨值跌幅並不大,但卻是悲催的開始。

號外財經從2016年季報獲悉,鵬華可轉債在這一年的一到三季度,債券持倉都在85%以上,而當時一二季度的跌幅爲-7.23%、-6.46%,下半年的情況也沒好哪去,這讓當年該基金下跌了13.64%。前三季度基本持有格力轉債、電氣轉債、航信轉債,但是這三隻轉債全都是下跌嚴重,四季度降低了單隻債券的持倉比例,增加了藍標轉債、順昌轉債、輝豐轉債、九州轉債,但這時期這些新增加的債券也全都下跌。

2016年一季報裡,基金經理還對業績下跌進行了解釋,“儘管宏觀經濟回暖,但受到熔斷政策、人民幣貶值預期等因素干擾,資本市場依然表現較差,延續2015年下半年的頹勢債券市場表現略好。全季度來看,儘管我們實時調整了持倉結構的配置,但由於市場整體的系統性風險,仍導致組合也出現一定程度的波動。”

但此後,基金經理在季報中只對市場行情進行了闡述,卻鮮有下跌原因的解釋了。比如二季度其表示“二季度,經濟面仍然乏善可陳,市場總體維持窄幅震盪格局,不過市場情緒較一季度有所回暖,部分有亮點的行業如新能源汽車、白酒等成爲市場熱點,我們之前在這些領域的重點佈局開始發力,同時我們根據市場變化適時調整股票配置,優化持倉結構,組合淨值得到恢復性上漲。”但當時的淨值卻是下跌6.46%的,似乎基金經理把黑的說成白的的功力投資要強。

2017年牛市迴歸,鵬華可轉債漲幅僅2.39%,2018年遭遇市場下跌,基金淨值下跌8.64%。這樣的表現如何讓投資者忍受呢?在剛成立時,該基金的規模有4.31億份,到了二季度就變成了0.97億元,而這樣的突變很長原因是成立時找來了幫忙資金,基金成立之後這部分資金也就離場了,剩下的自然是不明真相的散戶。如今,該基金的數量繼續下降到0.59億份。

四任基金經理副總上陣都不靈

要說鵬華可轉債這糟糕的業績也不是一個人所謂,在其歷史上,共經歷了四位基金經理,2016年8月份之前,陽先偉伍旋兩人同時管理,不過這一時期的業績也是嘴慘的,下跌了15.1%。而且根據號外財經瞭解,陽先偉當時還是鵬華基金固定收益部執行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累計經驗超過9年。很難想想,這樣一位資深人士卻把鵬華可轉債管理的如此糟糕。

此後陽先偉離任,但是伍旋僅管理了183天也離任了。從伍旋的資料看,其也是經驗超過7年的老將。2006年6月加盟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從事研究分析工作,歷任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目前擔任研究部副總經理

伍旋離任鵬華可轉債之後依然擔任其他基金經理的職務,目前管理着四隻基金,但這四隻全都是權益產品。不過除了2011年至今管理的鵬華盛世創新混合(LOF)累計收益巨大以外,其餘三隻全都虧損,唯一經過2017年牛市的鵬華改革紅利也是乏善可陳,另外兩隻成立於2018年年初時的基金就更能不用說了。

經過了兩位資深人士的管理依然毫無改變,鵬華基金似乎也對鵬華可轉債失去了信心。從接替伍旋的李振宇的資料看,其此前任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基金經理助理,從事債券投資研究工作。2016年8月加盟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但從2016年底擔任基金經理以來的經驗才2年,管理鵬華可轉債的時間僅僅1年半左右,儘管僅得到了2.17%的收益,但也是歷任基金經理中唯一的正收益了。

但業績轉暖也沒讓李振宇繼續管理下去,去年7月份離任後,鵬華可轉債又迎來了第四位基金經理王石千。號外財經獲悉,這位任職還不到一年的新人從2014年7月加盟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任固定收益部高級債券研究員,從事債券投資研究工作。雖然是新人,但也同時管理了8只基金,而且混合與債券都在其中,真不知鵬華基金是因爲信任王石千還是沒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