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歐洲學子認識臺灣 教育部與劍橋大學續推臺灣研究

我駐英國代表教育李彥儀組長(左二)與劍橋大學臺灣研究講座計劃主持人方德萬(右二)多次洽議相關合作計劃,照片爲兩人與亞洲中東學院同仁於劍橋大學合影。(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教育部與英國劍橋大學今年5月再次簽約,將於2020年至2023年間攜手推動「臺灣研究講座」第5期計劃,提升歐洲菁英學子對我國的認識。

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本次合作備忘錄簽署作業由駐英國代表處教育組組長李彥儀代表教育部與劍橋大學校長Stephen J Toope以電子簽約方式完成簽署,預計將於本年10月開始推展相關計劃內容

爲強化我國軟實力及深化國際影響力,提升臺灣能見度,教育部推動「臺灣研究講座計劃」,以培養各國優秀人才。其中,我國於2006年起與劍橋大學亞洲及中東學院合作,以臺灣研究爲出發點,透過設置華語教師推廣華語、介紹臺灣文化特色,成功建立我優質華語教學口碑

劍橋大學亞洲及中東學院下設之中文系學生,自1年級起即學習正體字,每年皆有學生於暑期赴臺灣各大學華語中心持續接觸學習華語及體驗臺灣文化。

爲更深化雙邊合作雙方在新一期的臺灣研究講座計劃中,進一步規畫合作開設臺灣研究相關碩士課程,在歷史全球化等課程中融入相關元素,並於每學年辦理臺灣電影周活動,提供學生進一步瞭解臺灣社會、歷史與文化之契機

爲議定本案合作內容,李彥儀於去年間多次造訪劍橋大學,與計劃主持人方德萬教授(Professor Hans van de Ven)洽議後續合作方向。李彥儀表示,相關課程可幫助英國學生同步提升對臺灣的認識與興趣,每年該系大一升大二學生均踊躍申請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自費赴臺研習華語,希望本期計劃也將協助奠立學生日後從事臺灣研究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