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黃河文化旅遊帶串珠成鏈

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打造有國際影響力黃河文化旅遊帶,離不開歷史文化風貌的整體塑造與恢復。作爲山東沿黃重要城市,近年來濟南市搶抓機遇,着力在加強規劃引領、整合提升資源、加快文旅融合優化品牌形象上下功夫,弘揚推介黃河文化取得階段性成效,有力助推了當地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社會發展

打造黃河流域文化傳承樣板

章丘區位於濟南市東部,總面積171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5.5萬。這幾年,章丘區聚力打造“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區,改變原來佈局散、規模小的旅遊發展局面,實現章丘旅遊發展的蝶變

山,即章丘國家森林公園大胡山風景區,系統開展功能修補、生態修復,打造文旅勝地文創高地、康養福地;泉,即明水古城國際泉水旅遊度假區,與烏鎮陳向宏團隊合作,投資200億元建設明水古城,打造城市核心會客廳和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河,即繡源河40裡風貌帶,投資500億元建設華僑城文旅綜合體,完成濟南野生動物世界搬遷,全力打造濟南東部觀光帶、產業帶和文旅集聚區;湖,即白雲湖、東湖水庫、白雲水庫“三湖溼地”,實施白雲湖退漁還溼工程,溼地面積達到4萬畝,引進章丘長鹿國際旅遊度假區、藍城白雲湖文旅康養等項目,打造獨具魅力的“水鄉白雲”旅遊康養勝地;城,即濟東產業新城,騰出兩萬畝的可利用空間,規劃濟南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打造生機勃勃的濟東產業新城。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郅良介紹,濟南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濟南市要打造“黃河流域文化保護傳承樣板區”的發展定位。在這個總體定位下,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充分發揮濟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稟賦高的優勢,以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爲引領,打造東亞文化交流橋頭堡,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力構建黃河文化與中華文明保護傳承體系,將濟南打造成黃河文化旅遊發展的龍頭城市、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門戶。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提出,以濟南黃河大堤生態廊道爲紐帶,發揮沿黃區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堅持區域聯動,串珠成鏈、連片成面,形成以沿黃文化旅遊廊道爲主,與“山水聖人”中華文化樞軸共同搭建起濟南黃河文化旅遊發展支撐。在此基礎上,着力打造黃河文化地標核心區以及黃河傳奇古村、溼地綠洲、農耕田園、動感體驗、溫泉康養五個組團,構建起“一廊一軸一核五組團”空間佈局,促進佈局合理化、資源集聚化、發展協調化。

擴大主題性文旅產品供給

黃河在濟南自平陰縣東阿鎮流入,在濟陽區仁風鎮流出,共流經9個區縣,這些區縣資源特色各有不同,具備文化旅遊發展的優勢。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以指導區縣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爲抓手,促進黃河文化旅遊帶發展,重點指導區縣建立全域旅遊管理體制機制,整合旅遊資源,融合文化元素,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彰顯創建亮點,推動旅遊業與各產業融合發展。目前,濟南市已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一家、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兩家。

山東(濟南)樂華城項目位於濟陽區濱河片區、黃河西岸,規劃總用地面積3116畝,計劃總投資205億元,是集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娛樂購物等爲一體的體驗式旅遊生態文化產業項目,是中國首個歡樂主題生態度假區。

該項目作爲樂華集團全國戰略佈局的項目之一,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娛”爲一體的一站式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項目以齊魯文化、儒家文化、黃河文化爲基礎,以原生態的環境爲依託,深入挖掘山東當地歷史文化精髓,實現演藝娛樂、沉浸式文化體驗、商業旅居系列產品組合的多樣性,打造集規模化、國際化、生態化、人文化於一體的歡樂主題度假區項目。

據瞭解,立足於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濟南市提出加快策劃招引黃河文化旅遊項目,豐富文化旅遊產品供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文化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郅良表示,濟南的文化優勢轉化爲強勁發展動能,需要科學統籌。當地目前正謀劃實施國際博覽城、黃河文化博物館、黃河國際會議中心、鵲華廣場、黃河百年鐵路橋文化公園等一批黃河文化旅遊項目,規劃建設文化館羣,推動舉辦中國黃河音樂地等活動培育創意設計影視、演藝、工藝美術等業態

圍繞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濟南還將推動發展工業旅遊、康養旅遊、體育旅遊、研學旅遊等新業態,集中培育打造一批示範帶動效應強的文旅消費集聚區,提升文旅消費品質。深化非遺與旅遊融合,創建一批非遺景區、非遺旅遊主題線路、非遺旅遊體驗基地。

多元視角推介新時代黃河文化

焦家遺址位於章丘區龍山街道辦事處焦家村西,主要分佈於焦家、蘇官、董家和河陽店等村莊之間的農田區域,南距著名的龍山和嶽石文化遺址——城子崖僅5公里。近年來,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相關單位,多次在焦家遺址舉辦公衆考古活動,旨在進一步增強黃河文化的感染力和號召力。

這幾年,濟南市深入挖掘梳理黃河文化豐富內涵,突出品牌引領,完善品牌宣傳,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文化品牌宣傳格局,擴大濟南黃河文化品牌效應和對外影響力。

圍繞濟南黃河歷史文化、社會變遷、生活風貌、人物風采等題材,當地推出一批藝術精品力作,編纂講述濟南黃河文化故事的系列叢書,設計開發黃河文創產品,推出一批以“泉·城”和黃河爲主題的文學、影視、演藝、工藝美術精品文化IP,充分利用融媒體傳播優勢,打造一批烙有黃河與濟南文化印記的本土文化品牌,展現黃河風采、齊魯風範、泉城風韻。

濟南市相關部門還設計製作濟南黃河文化旅遊手繪地圖、黃河文化旅遊指南和十大黃河主題文化旅遊產品手冊,推出黃河文化旅遊宣傳片,開展黃河文化旅遊微視頻和黃河文化旅遊音頻作品徵集活動。深化“1+N”文旅推廣模式,做好黃河文化創意產品的宣傳推廣,積極參加全省“聯合推介捆綁營銷”活動,在央視等平臺開展濟南黃河文化形象宣傳。高標準承辦中國歌劇節、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創新舉辦國際定向尋泉賽、“大河奔騰”沿黃九省區省會城市美術展等活動,提升“文化濟南”品牌傳播力。

此外,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還加強與沿黃省區城市交流合作,共同策劃設計和完善黃河文化旅遊品牌標識系統,協同推進黃河文化旅遊標準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沿黃城市文化旅遊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共同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體育賽事、旅遊產品,共商共謀共建共治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加快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發揮山東黃河流域城市文化旅遊聯盟平臺作用,強化省會經濟圈文化旅遊一體化聯動協作,推進文旅一體化“十個一”工程。實施“濟南旅遊推廣大使”工程,把黃河文化旅遊推廣作爲重要內容,傳播優秀黃河文化作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