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人生藍圖:安可職涯

示意圖。(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提供)

我們正在進入百年人生

退休後的三十年,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

但我們準備好,有能力歡欣接受這份禮物嗎?

還是隻能夠狼狽承擔?

誰說退休之後只能含飴弄孫,

誰說「斜槓」一詞只適用在年輕人,

第三人生絕對可以過得更精采自在!

想要退而不休,一定必修的30堂熟齡幸福課,

帶你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下半場

我們不只要好好活着,更要活得好好!

【精彩書摘

歐盟針對全球性的人口老化,於二○○六年提出「活得愈久,做得愈久」的政策主張,鼓勵大家繼續工作身處百年人生的長壽社會裡,首先要讓「退休」的概念「退休」,「退休」只是離開一份工作,而不是退出人生舞臺,從一份工作退休,是爲了完成另一個自我實現。

下半場人生設計,雖然有許多的不確定,然而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人人都要有繼續工作的規劃打算,這就是「安可職涯」(Encore Career)的概念。如何辨識自己是否進入安可職涯呢?如果你覺得「不想再過與生活賽跑的日子」,或是產生「難道這輩子就這樣嗎?」的想法,表示你該思考要有所改變了。

開啓安可人生

繼續工作的必要,符合高齡人生的需求。研究顯示,年紀愈長,愈希望能爲社會帶來正面影響、渴望貢獻社會,這也是讓自己感到幸福最簡單的方式,艾瑞克森稱此爲「提攜後輩的需求」。此外,從現實層面來說,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下, 安可職涯更是維持晚年生活的好方法。根據《安可職涯》作者瑪希艾波赫(Marci Alboher)報導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美國有九百萬人於退休後加入職場,有三千一百萬人在尋找機會。跟安可職涯相關的組織如:The Transition Network、ReServe、Coming of Age、Encore.org,安可職涯(Encore.org)總裁馬克費德門(Marc Freedman)更設立了人生宗旨獎,目的是表揚六十歲以上處於安可職涯階段有顯著貢獻的人。推動樂齡學習十一年來,我遇見很多人因爲樂齡開始了「安可人生」,

他們原來在下半場人生轉彎處徘徊,透過樂齡學習,成功開創下半場人生的新舞臺。因爲樂齡學習而重返大學校園追求碩士學位以及博士學位的大有人在。

投入安可職涯繼續貢獻,需要經歷一些調適過程。我發現大多數人正如成人教育研究所說的具有「高自尊、低自信」的特質,他們的能力都非常好,有本事做出有品質的東西,只是當我要託付他們任務時,他們多半會先懷疑自己的能力, 或是先預想一堆問題,有時候,都還沒有開始工作,自己就開始感受到壓力。我也發現能夠成功跨入安可職涯階段的人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更願意社會參與、更經常繼續學習,十年來,持續參加樂齡學習各種研習培訓,並且真的投入實作歷程的人,或是成功攻讀學位班的人,比零星參與訓練、偶爾投入協助的人,更有機會獲得成功的安可職涯。

想要繼續工作,創造安可職涯,先要想清楚三件事。首先,建立「不只是做一份工作」的想法,可以先思考最近兩年想做的事情,不必想一輩子要做的事。 以我爲例,最近兩年我想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活得久、活得好」的好課程一門一門開出來,例如:運動健康(特別是功能性體適能、強化肌力訓練)、營養飲食、生涯設計、人生美學等。我覺得這些課程能讓高齡人生變美麗,但是,目前卻找不到太多令我滿意的課程,如果我自己都不滿意現有課程,其他人也可能不會滿意,既然我們創造了樂齡學習,就有責任繼續深化、普及樂齡學習,這是我最想要花時間投入的事情。

其次,結合「休閒」、「進修」、「旅行」三個概念來思考繼續工作的

選擇,下一個階段的工作、不只是工作。第三,想一想,做什麼事讓你感到快樂。對我來說,做什麼事讓我快樂呢? 答案一直都沒有改變:做有意義、有貢獻、有價值,能帶來改善與影響的事情, 就是最令我快樂的事情。

改變不難,從心出發

依然覺得開創安可職涯很困難嗎?因爲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我曾經在一次教學中引述史蒂芬柯維在《與成功有約》提到的概念,一個人在成長過程都承襲許多來自他人的人生腳本,若想要掌握自己的人生,首先要改寫腳本,改變既有成見,排除不合宜的價值觀跟制約。同學們同意自己的確是受他人的人生腳本所影響,但是,不少人問我,改變很難、應該從哪裡開始?我的答案很簡單:從你真心想要的開始。

(本文摘自《樂齡的幸福課》/四塊玉文創)

【作者簡介】

魏惠娟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教授、高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二〇〇七年,在大學設置全國第一個以教育與學習爲主軸的高齡研究中心;二〇〇八年,建立教育部臺灣樂齡學習的理論、架構與培訓機制,持續倡議「學習」是關鍵的活躍老化策略;二〇一五年,開始專注於樂齡人生設計課程與研習的開發;二〇一九年下半年,在嘉義縣香草山樂齡休閒農場推出一個被譽爲「星級」的樂齡學習與照顧據點,迄今仍不斷研究開發能夠「強體」與「活腦」的自主健康管理課程。有「臺灣樂齡學習之母」的稱號。

王梅

資深新聞工作者,曾在主流媒體工作三十年。

二〇一二年底,離開朝九晚五的職場,成爲自由作家。二〇一五年初,加入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擔任志工,協助高齡者、身障者與成人視障者從事海洋獨木舟冒險,並藉由「不老水手」做爲「活躍老化」、「翻轉高齡歧視」、「打破恐海教育」之公共倡議主軸。

二〇一六年夏末,進入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研究所,成爲名符其實的「高年級研究生」。二〇一九年初,順利完成碩士學業,並再接再厲報考就讀博士班,研究範圍以中高齡族羣相關的公共議題爲主要方向。

《樂齡的幸福課》/四塊玉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