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曾建元專欄/怒潮學生張盛華的生命史(五)

1995年的金水國小樣貌。(李金生攝)

肆、駐金門

民國38年10月21日,東南行政長官陳誠胡璉以第12兵團司令官和福建省主席名義率領所部接防金門,解放軍葉飛第10兵團進犯金門,胡璉兵團主力在前進臺灣途中轉向金門登陸支援,痛殲解放軍,是爲古寧大捷,穩定了臺灣海峽局面。民國39年9月7日,因胡璉不願怒潮學生解散編制,併入陸軍軍官學校,而喪失了自己可資運用於金門戰地和未來反攻復國的人力資源,所以,便於次年將怒潮學校遷駐金門縣金山鄉金水村(今金城鎮金水裡)水頭聚落。9月15日抵達金門後,怒潮學校便設在水頭的金水國校內,怒潮學生就安排住在金水國校校舍走廊

不久,張盛華便參加了9月20日在金門水頭舉辦的怒潮第一期學生畢業典禮。10月1日,第一期學生畢業分發,除部分留校協助辦理第二期訓練,其餘全部分發至金門防衛司令部各軍或金門各村擔任基層幹部。怒潮畢業生都是經過戰爭體驗而文武兼備的知識青年,無論在部隊或是在基層村落,都是深受倚重的幹部,而特別是在戰地政務的推動上,怒潮畢業生的素質遠高於原先的一般軍人,一下就改變了軍民關係,而將民衆納入防衛組織,使金門上下整體成爲一個戰鬥共同體。然而,怒潮畢業生的軍階,卻一律都是二等兵。這是因爲怒潮學校未獲得國防部同意設校學歷不受當局認可,所以在階級上還是授以二等兵,但所分派職務則是上士編階見習官、排附或村指導員幹事,還好領取的是上士的薪餉,因此被稱爲「二等兵超上士」。張盛華對學歷未獲承認也感到相當不平,覺得和陸軍訓練司令孫立人對怒潮的偏見有關,孫立人所辦的第四軍官訓練班在學六個月,學生期滿畢業,即授以少尉軍階。孫立人當時則深受國家所重,升任東南軍政副長官後轉任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