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民進黨還好意思繼續卡韓嗎(蘇龢)

立法院15日院會輪到經濟組立委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由於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改書面報告,主持的院長韓國瑜一路唱名,後續表訂質詢的立委未及到場,院長隨後宣佈休息。(姚志平攝)

從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之後,韓國瑜就成爲民進黨的夢魘,不僅在2024大選時一再強調「票投民進黨,不能讓韓國瑜當院長」,等到韓真當上立法院長後,又一再「卡韓」。

民進黨卡韓的第一步,是說韓國瑜身爲院長「不能提案、連署」。《立法院組織法》第3條雖規定,「立法院院長、副院長不得擔任政黨職務,應本公平中立原則行使職權」,但提案、連署是韓身爲立委的憲法權利,並不是說他當了院長,立委的權利就不在了。

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當表決同票時,身爲主席的院長或副院長可以成爲「關鍵一票」,既然院長可以合法表決,又怎麼不可提案、連署?民進黨的批評非常可笑。

民進黨卡韓的第二步,是要染指民主基金會的執行長職位。民進黨說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當年就提名時任總統陳水扁屬意的人選,認爲「執行長人選由總統決定是慣例」。然而若執行長人選真的是總統意志,爲什麼陳水扁時提名的執行長林文程,到了2010年,馬英九上任兩年後才卸任?

回顧當時的新聞,2010年被撤換的執行長林文程質疑「以政黨輪替爲由更換人事,違背了基金會的精神」,而民進黨立委蔡煌瑯則痛批馬英九「將黑手伸入基金會」,顯然當時民進黨人不認爲總統有權決定執行長人選。

根據民主基金會章程,「執行長受董事長指揮」,可見事實很清楚,提名、指揮執行長是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的職權。據報導,當年林文程被撤換是馬英九「施壓」王金平,但馬英九之所以需要施壓,就反證這不是總統的權力。同樣地,王金平在扁政府時代提名陳水扁屬意的人選,那也只是王「願意」配合,而非這是總統的權力。

現在民進黨對於「虛位」的董事長職位已放棄,卻堅持要掌控綜理業務的執行長人選,不就是爲了民主基金會1年1.5億的預算嗎?民進黨繼續取得執政權,中央政府都被綠營全包了,現在還要吃銅吃鐵,連一個民主基金會也不放過,當真是窮得只剩下錢了嗎?

15日韓國瑜示範了什麼叫「議事中立」。國會有個陋習,登記質詢的立委在他人質詢時不在場,請議事處預估一個大概會輪到自己的時間再到場,沒想到當日因有立委臨時改書面質詢,韓國瑜依照議事規則直接唱名,排在後面的立委不分藍綠通通不在,於是宣佈休息。

之前的院長在這種情況下會宣佈「暫時休息」,等不在場的立委趕過來,但此時枯坐乾等、浪費時間的是誰?是受邀備詢的行政院官員。韓國瑜顯然是想要立下新慣例,官員備詢是義務,立委準時也是義務,排定質詢的立委本就應該在現場準備。

國民黨的韓國瑜能如此尊重民進黨的行政院官員,民進黨還好意思繼續批評韓國瑜不中立嗎?再說了,綠營立委的任務到底是監督官員還是監督立法院長?可別卡韓再卡到民怨四起了。(作者爲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