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體內有三個生命 「要帶着器官捐贈者一起活下去」

受贈者北榮大德曰生紀念園區表達對捐贈者的感謝。(圖/記者趙於婷攝,下同)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器官捐贈是往生者留在世界上的大愛。一名受贈者若竹表示,自己約在15歲時罹患第一型糖尿病,因爲病痛的折磨讓她覺得沒有明天,在接受媽媽和捐贈者器官移植後,今年33歲的若竹只想告訴大家,失而復得的生命很珍貴,他要帶着捐贈者的生命好好活下去。

臺北榮民總醫院今(5)日舉行105年器官捐贈感恩會,邀請歷年器官捐贈者家屬和受贈者家屬一同出席表達對捐器者的感謝。器官捐贈家屬張小姐邊哭邊說道,弟弟今年2月腦死逝世,由於弟弟過去曾簽過捐器同意書,以前也參加過登山救難隊,熱心助人的他或許是希望可以在離開後繼續幫助人,在與家人掙扎過後還是決定捐出「心臟肝臟腎臟眼角膜」等器官,讓弟弟的生命在5位受贈者的身上延續。▲受贈者若竹敘述自己從生病到等到器官移植的心路歷程。飽受糖尿病折磨十幾年的若竹在得知自己即將要步入洗腎時直說「連後事交代好了。」所幸去年媽媽將自己的左腎捐給她,但由於腎臟和胰臟作用是相連的,所以即便換了腎臟,狀況無法改善。回想起過去每天必須打胰島素日子,看着家人流淚難過,更覺得自己爲什麼沒辦法爲自己的人生負責。最後在今年等到了胰臟,她才終於擺脫每天打針的日子。▲受贈者獻花給捐贈者家屬。器官捐贈目前在臺灣仍會受到排斥,一般外科主任石宜銘表示,很多家屬都還是會覺得讓往生者保留所有的器官離開,不捨自己的家人離開後身上有刀疤或少了什麼器官,但仍還是有捐增者家屬願意將自己的愛化爲大愛。石主任也提到,根據器官捐贈中心的統計,臺灣至少6000人以上在等待腎臟移植、100人在等胰臟,有些病患甚至一等就等了7、8年。但和美國相比,美國等待腎移植的病患約3個月內就可以等到,石主任也特別強調,腎臟和胰臟其實是要一起移植的,因爲腎臟不好就是胰臟不好造成,而美國有8成的患者都是兩個器官一起移植。臺北榮總至今已接受603位捐器者的大愛,並在院區內設立了「大德曰生紀念園區」,更以永生樹的圖案來象徵捐器者生生不息的生命。▲臺北榮總一般外科主任石宜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