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奠基在千年文明上的摩登城市

千年古都。(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提供)

二次走訪西安,只有全新的感動。依稀記得2年前去西安的目的──去證實歷史教科書裡的一切,憑着對13朝古都的熱忱,收拾簡單行囊就出發了,但那時卻未將輝煌王朝遺留下的精髓看了個遍,直到這次的陝西之行纔算真正體會到當時的風采

第一次到西安正值夏末,不論是旅行規劃還是尋訪地點,都與這次春遊陝西截然不同,第一天以乾縣的唐朝永泰公主墓揭開這場尋古之旅,當踏入墓道口,室內室外的溫差形成強烈對比,傾斜的墓道從下往上傳來陣陣涼意,讓人瞬間起雞皮疙瘩。以前看盜墓類小說,對「鬥」又愛又怕,而如今看到傳說中的「鬥」只有興奮,過往都是藉由博物館的展出來觀察當時墓主陪葬品壁畫、棺槨等,仿墓形式還是第一次遇到,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踏入墓內,臨摹壁畫映入眼簾,伴隨着陪葬品的現蹤,及傾斜而不得不加快的腳程,一下子就到了正殿所在,欄杆圍着的是一座黑色石槨,上方的槨蓋缺了一處,裡頭的東西早已因爲盜墓者的來訪而灰飛煙滅,遺留給世人的只剩這座厚重巨大的千年石槨,看到這裡心不由得感慨,如果當時的盜墓者能不因爲眼前利益而保存這些古物,或許現在的我們更能體會當時的大唐盛世。

記得有句話「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這是一句多麼自豪的話語,顯現陝西地區是一塊風水寶地,許多皇帝在這片土地上沉沉睡去,從我們尋訪之旅中,看到秦始皇聲勢浩大的兵馬俑陪葬坑、迄今因爲神秘傳說而未被揭開面紗乾陵,還有漢武帝的茂陵及其衆多陪葬墓,我有幸能一窺歷史更迭及朝代的興衰,感受過去與現代的交融

這幾天的旅程都圍繞着西安這座城市,城牆圍繞的古都比上次到訪更加光彩奪目;陽光灑落的西安散發着千年長安特有的古都氣息,夜幕降臨之際,則由五光十色的燈光取代,它搖身變成熠熠生輝的不夜城。我喜歡夜晚的西安,它像一場永無止息的華麗煙火秀,周而復始,每當夜晚來臨,絢爛的燈光引領、陪伴着歸途的人們,讓他們永不孤單。

另外,這次陝西行的黃帝陵祭祀活動,也是這趟旅程中的一大亮點,同時也是一場久久不能忘懷的行程,記得當天大夥起了個大早,睡眼惺忪便坐上小巴前往黃帝陵,那天氣溫驟降與前些天的豔陽高溫不同,大家着正裝外裹着大衣前往祭拜人文初祖,黃帝是中華兒女的祖先,每年都會在黃帝陵舉行盛大的清明公祭活動,只有實際體驗萬人祭祖盛況,才能真切地感受中華民族的慎終追遠。

典禮早上九點五十分開始,寓意九五之尊擊鼓鳴鐘,接下來讀祭文樂舞告祭,舞者們着古裝透過禮樂及婆娑的舞姿,代表後代子孫送上對軒轅黃帝最誠摯的崇敬與感恩;最後藉由象徵中華民族的龍,向天邊飛去來結束這場浩大的盛典。今年的清明公祭活動以凝心鑄魂爲旨,堅守傳統文化,賡續中華文明之壯與美。

這次的文史之旅,我看到千年歷史文明如何成爲摩登的奠基石,即便是不同朝代遺留下的古物建築也未被抹去,在這裡亦能與現代融合;新舊交織的紋理,傾訴着舊時故事及時光驕傲,既古樸又嶄新的西安給予我最真摯的歷史感動。(曾雅琦

本文由臺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提供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延續《旺報》兩岸徵文活動,徵文主題:臺灣人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歡迎線上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