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得過情人節逃不過七夕,是時候該找個人一起吃飯了

一天的人間味從這裡開始,

歡迎關注本站旅遊“味知飯局”欄目(微信公衆號ID:TastesLife)喲!

都說胃連着心,心連着大腦神經。我們的關係雖不長遠,但往往是藉助食物開展靈魂的溝通,在每一口味覺的分享中開始從無到有建立聯繫記憶,從而產生情感。《風味人間》裡說,真正讓我們觸動的不僅僅是食物本身,更是食物背後的故事,是味道的記憶。七夕又要來了,邀請了大家分享記憶裡最深刻的一次約會一頓飯。

當年看詩詞卓文君一句“自此長裙當壚笑,爲君洗手作羹湯”令我心神繾綣,如今一看,竟寫的就是愛情本身這回事。

想起白居易那首:

綠蟻新醅酒,紅泥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想起《行行重行行》: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想起很多電視劇裡,離別囑託那句:

“好好吃飯。”

民國佳侶們那些文縐縐的書信往來,或繾綣,或甜膩。但真正撩人心的,卻也是些 “以吃爲名”的訴白。

朱湘寫給琦君:

你寄的魚肉路上怕會壞了,不值得。不過夏天羅先生來,我可以託他在泰豐買些帶來。如上海沒有,你就寄三四個菌子罐頭託他帶給我…”

蕭紅寫給蕭軍

“你的飲食我想還是照舊的。餅乾買了沒有?多吃點水果。”

“我在東安市場吃飯,每頓不到兩毛,味極佳。羊肉一毛錢,再加兩人花捲,或來個炒素菜,一共才兩角。可惜我對着這樣的好飯菜,沒能喝上一盅,抱歉。”

梁實秋在《今生只活得深情二字》中,描述了自己和妻子程季淑近五十年相守的點滴,關於夫妻二人的一日三餐,老先生是這樣描述的:

“十二時午飯,六時晚飯,準時用餐,往往是分秒不爽,多少年來總是如此。”

此外,除去了愛情,哪怕是友情,也可以寫得很唯美。

張小嫺在《友情的豬油》裡寫道:“深夜兩點鐘來到豬油撈飯吃夜宵,本來沒什麼心機,但是一邊吃一邊聽蔡瀾說笑話,忽然覺得,有朋友真好。只要受一點苦,就有很多朋友關心你,甚至願意熬夜陪你吃夜宵,說笑話給你聽,本來怕胖,可爲了感恩圖報,也吃了小半碗豬油撈飯,吃的是友情。”

無論今年七夕你是兩個人,一個人還是一羣人,都希望你可以好好享受一次和美食共處的時光。因爲沒有什麼比用心享受一頓美食,更能抵禦孤獨的吞噬,或更接近戀愛的歡愉了。

很多時候,就像智利詩人聶魯達筆下所寫:我們都曾孤獨如隧道。但對於吃貨而言,有美食陪伴,即使一個人吃飯也不再是一件淒涼的事。它可以像一場真正的戀愛一樣,變得隆重、唯美而純粹。

三部片子 | 關於友情、愛情和美食

從吃飯開始思考人生:《麪包和湯貓咪天氣》|

片子平淡如白開水生活就是無限的雞毛蒜皮,一部四集的電視劇,其實一集就可以拍完了,因爲每集都差不多。四集的日劇,我斷斷續續看了一個月,看一下停幾天,或許這才符合懶散的主題。沒有跌宕起伏,沒有起承轉折,意外是有的,一個是母親的意外去世,導致亞紀子生活的改變——但在全集中,這只是一個鋪墊,在醫院簡單幾筆帶過。一處是母親友人的意外來訪,帶來了母親的陳年往事、父親和同父異母的弟弟的住址。亞紀子一邊開着小店,一邊有一點沒一點的尋找往事,不着痕跡的尋找親人,見到了也不道破,只是看看,聊聊,僅此而已。生活有面包、有湯、有貓咪,還有好天氣,這就夠了。

天寒地凍 ,不如我們談吃說食:《南極料理人》|

這部電影講述了八個不同脾性的男人在南極科考的一年生活。影片裡的南極沒有搖擺可愛的企鵝,甚至連細菌都沒有,只有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和八個可愛幽默的大叔。在平均氣溫只有零下54度的科考基地,他們基本沒有戶外活動,但在這樣惡劣寂寞的環境下,大叔們卻還可以挖掘出各種趣事,找些樂子,每天有美食做伴,依然很快樂,很幸福。

比起愛人,更要學會愛自己:《EAT PRAY LOVE》|

這是根據一本同名自傳改編的電影故事。專欄作家伊麗莎白·吉爾伯特(Elizabeth Gilbert,朱莉婭·羅伯茨飾)事業有成,家境富裕,有房有車有閨蜜有愛她的老公,一切看上去都很完美。然而她卻感到莫名的空虛和恐慌。當意識到這一切都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她決定結束變質的婚姻,尋找自我。在漫長的離婚拉鋸戰後,她踏上了周遊世界旅途。她來到意大利放肆地品嚐美食,到印度接受靈魂的洗禮朝拜,最後在巴厘島找到了真愛和真我。

這個七夕,快找個人一起吃飯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