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機準點率掉10個百分點 全球排名725

桃園機場公司今(17)舉辦2018機場論壇,邀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專家交通部民航局以及新加坡樟宜香港赤𫚭角、韓國仁川日本成田標竿機場,針對提供旅客優質旅行體驗航班準點率、機場資訊系統、提供通關效能議題討論。

臺灣的航班準點率計算,今年3月起從關艙門加30分鐘,改爲後推加15分鐘,也就是說超過14分59秒就算延誤,標準變嚴格並與國際接軌,而實施5個月來,桃園機場準點率平均掉了10個百分點。桃機準點率上個月爲73.3%,在全球排名第725,比桃機更繁忙的新加坡樟宜機場,準點率爲81.6%,全球排名352,許多專家認爲,樟宜機場值得臺灣學習。

不過,造成飛機延誤的因素很多,包括天氣地勤航管、機場、時間帶、旅客、軍演公共安全等。近5年桃園機場主要延誤原因來機晚到佔52%、航管因素14%、班機調度13%、天候5%、機件故障5%、其它因素11%。

根據交通部民航局統計,7、8月是準點率最低的月份,原因包括旅遊旺季飛機起降變多,颱風也是一大因素;此外,兩岸航線準點率明顯低於其他國際航線,原因與航管有很大關係廉價航空(LCC)的準點率不一定低於傳統航空,民航局統計,LCC準點率爲89.9%,傳統航空則爲89.3%。

民航局空運組組長振華表示,已列出短、中、長期改進策略,推動尖離峰差別費率、縮短工程時間、時間帶參數調整等都屬於短期策略;長期策略仍要導入新科技管理、完成第三航廈與第三跑道、建立智慧服務等有效管理。

除天候、機場設備等因素,班機延誤航空公司也要負點責任,例如報到櫃檯人力不足,地勤、貨運空服、加油作業延誤,或是航機故障等,都是可以改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