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題海——做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計”從何來

做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學生的實踐就是做題,要想更好地掌握知識,就要實踐,就要做題。只有通過做題才能發現自己的知盲點,並加以彌補。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做題的目的不是爲了做題,這只是個過程,最終目標是徹底掌握題目涉及的相關知識,以及對自己思維能力進行鍛鍊。例如,通過做題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

狀元案例

廣西文科狀元譚思穎

我認爲做大量題是鞏固知識的起碼要求,但這不意味着做題越多越好。

在做題時,我的策略是填空題選擇題採取題海戰術,提高熟練度準確率;對於解答題則仔細鑽研,爭取舉一反三。高三複習期間,我將大塊的複習時間用在數學上,而一節課常常只複習一道題。這類題通常是老師上課講過的典型題或是試卷上的難題,在平時被收集到專門的本子上。首先自然是嘗試獨立解決題目,直至沒有任何漏洞爲止;其次追求多種解法,並分析各種解法的利弊,從而歸納出解決類似題型所需要的方法課本知識;再次是隔段時間拿出來複習、重做,確保自己能夠熟練做出;最後,是將相似的題目和同一題目的不同形式進行整合,抽象出一套對此類題型的解決方法。對於文科綜合我也採取類似的方法,對問答題注重方法的歸納,除了高考真題外只另做了少量樣題,據此總結出一套答題框架,以一應百。廊坊市理科榜眼於紀浩

有的考生爲了提高成績,一味地搞題海戰術,整天埋頭做大量練習題,可是效果並不好。題型可以千變萬化,但是用什麼數學理論解題是不變的,你把用什麼理論解題搞清楚,出什麼題目都是一樣,這纔是根本。但適當做題絕對是有必要的。只有通過做題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知識盲點,並加以彌補。同時,做題有助於整合知識,摸索答題思路技巧,使答題過程更爲順利。尤其是數學,只有通過做題,才能熟練應用各種公式與技巧,爲高考做好充分準備。當然,做題要適度,要在鞏固課堂知識的基礎上適量做題。寧夏文科狀元陳溢輝

想練結合,勿陷題海。我的好多同學都是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成績,這不失爲一種辦法,但就我看來太過耗時收效不大。因此建議同學們多做一些典型例題,不要在相同的題型上耗時過多。在做例題時,思考是極爲重要的,要有自己的做題思路,而不是對照答案,看懂就以爲自己真正掌握了。如果有自己不會的例題,可以先看答案,熟悉解題過程。然後再看一遍題目,這次不看答案,測試一下自己能否順暢地理清做題思路。幾天後再測試一遍,如果每次思路都很清晰,做這種類型的題目就會得心應手了。當然如果看完例題後過一會又不知道怎麼做了,這時候就需要找相關習題進行練習鞏固了。

實際運用

1做好前期準備。做題的過程是運用知識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達到徹底掌握知識的目的,因此做題之前必須要有相關知識的準備。很多同學基本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熟悉,在做簡單題、基本題時如果需要用到基本概念和公式,則去翻書本,遇到一些和書上例題有些相似的難題時,由於記不清楚例題的解題思路又去翻書本……在這樣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做題是沒有任何積極意義的,因爲做題對於掌握知識來說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是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已經歸納總結解題的基礎上繼續查漏補缺、繼續歸納總結的過程,對知識的掌握是個前進、上升的過程,但是很多同學由於前期準備不足就開始做題,把做題變成了“原地踏步”的過程。

2注重選題。首先,同學們要選擇涉及關鍵知識、重點知識的典型題目,可以參考歷年的高考真題。如果對高考真題非常熟悉,只要看一下就能夠判斷出來哪些題目適合自己來做。

其次,每個人對知識掌握的情況不一樣。有些題目對別人來說是難題,但是自己已經掌握了;有些題目對別人來說是簡單題,但是自己還沒有掌握。所以選題時,就要偏向於自己的薄弱環節,精力用在需要重點提高的地方。

再次,高考試卷結構是30%的簡單題、50%的中等題、20%的難題,只要同學們能夠把簡單題和中等題做出來,分數就不會低。而且難題一般都是由幾個有內在聯繫的基礎題通過一定形式組合形成的,基礎題掌握好了就爲解決難題打好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選題時要注重基礎題,少做些難題、偏題怪題,否則就是浪費時間而且對成績的提高也沒有顯著效果

最後,保持質和量的平衡。我們不是爲做題而做題,是爲了更好地掌握知識而做題,只要達到徹底掌握知識這個目的就可以了。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思考、多歸納總結,盲目做題會浪費很多時間。雖然反對“題海戰術”,但是一定量的題目訓練還是有必要的,因爲只有在做一定量的題目的基礎上,才能夠有足夠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

題目是做不完的,每個人的時間又非常有限,所以大家要選好題目,高效地做題。

3注重審題。很多同學爲了節省時間往往不認真審題,如果漏看了題目中的某個條件就會無法下手,如果曲解題意,則自己的答案肯定是錯誤的,因此審題是做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認真審題並不會花費很多時間,相反還能節省時間。例如,當漏看了一個條件時,本來很簡單的題目就成沒有解的題目了,還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想解題思路,其結果就是解不出題來,還浪費了很多時間。若是在考場上還會引起你的緊張,影響後面做題。

4獨立思考。很多同學遇到自己不會的難題時,就立刻翻後面的答案,這是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因爲正面解題也是鍛鍊思維能力的一個方法,而且此時自己想問題的思路對於進行歸納總結非常有幫助。如果你遇到難題就立刻看答案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無法知道自己的思路和正確的思路之間有什麼差別,只有在暴露自己錯誤思路的前提下才能糾正自己的錯誤想法。

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盡力在大腦中搜索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以前做過的類似的題目,以及自己歸納總結的相關內容,這些也許就是解答難題的突破口;其次,實在答不出來,就索性放在一邊,先做別的題目或者別的事情,過一段時間再來做,也許思路就可以打開;最後,若還是想不出來,就看一下答案,但是要把答案蓋住,先看最初的一兩步,有了啓發就不往下看,以此爲基礎繼續想,若是想不出來再繼續往下看。

5做一題會一類題。在做完一道題並歸納總結後,一定要及時複習,平時也要經常翻看,儘快掌握它,要達到“做一題會一類題”的要求。

6處理好“只做一次”和“做完檢查”之間的關係。在此要求同學們平時養成“只做一次”的習慣,做題時要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下來後就能養成這個好習慣。考試時,時間很緊張,不會有很多時間來檢查,所以對於會做的題目一定要一次搞定。如果做題時抱有“做完檢查”的想法,則會降低做題的一次正確率。在“只做一次”的思想指導下,做完試卷後若還有時間,則可以“做完檢查”。

7衝刺階段做題。平時做題目的目的是爲了掌握知識,因此做一道題的速度可能比較慢,但是高考時,要求同學們在規定時間內做完涉及某一科的一張試卷,這時除了對知識掌握的要求外,還要求同學們適應這種考試的形式。因此在衝刺階段一定要做一定數量的模擬套題,嚴格按照高考的時間限制來做,保證在限制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剛開始做的時候可能不太習慣,但是經過幾次訓練以後,一定會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