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趙政岷》網路暴政

愛德華史諾登近日出版的個人傳記《永久檔案》,再次讓他吃上官司,被美國政府告,認爲他違反在情治單位工作時簽定的保密條款。(時報出版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以3.91億美元軍援施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要求調查政敵前副總統拜登及兒子杭特,引起美國聯邦衆議院提出彈劾,公開的聽證會全世界面前上演。雖然無論衆院的彈劾書內容爲何,共和黨居多數的參議院應都不會通過此案,但這是美國史上第4次總統遭彈劾調查,也是社羣媒體時代以來的首場彈劾調查實況轉播。

這場指控源自今年9月1名「吹哨者」、美國資深情報官員的投訴,事實上更早以前,就有美國最強吹哨者之稱的史諾登,在2013年就揭露了「棱鏡計劃」(PRISM),暴露美國國安局在911災難自我檢討,於2007年起即對全球通訊資料實施深度的監聽,每日高達17億筆以上,包含電子郵件語音交談、影像視訊等跨足社羣網路個人資料社交細節數據,窺探地球上每個人私生活,來源包括雅虎、Google與微軟等爲人所知的科技巨擘。這件事引起世人震驚,各國無不抨擊美國政府踐踏個人隱私權,而美國政府則指責史諾登未經授權泄露合法計劃危及美國人民安全,同時以間諜等刑事罪名對史諾登發出通緝,讓這位捍衛隱私自由的鬥士流亡海外。

史諾登繼5年前出版《政府正在監控你》一書之後,於今年9月17日在全球20多國同步發表個人傳記《永久檔案》,該書繁體中文版由時報出版在過程極端保密下趕譯成中文版與全球同步上市,書中前言史諾登開宗明義便強調:「我曾爲政府服務,但現在我爲人民服務。」「我寧願失去國家,也不願意噤聲!」當數據已成爲當今各國情報工作的重點,政府建構雲端搜尋數據,甚至永久保存這些資料之際,我們每個人都已成爲新世代商品,原以爲只屬於自己的資料,都成了企業可以販售的「永久檔案」。

愛德華.史諾登在自傳中詳細描寫自己的一生,他認爲現今人際的連結主要靠的是網際網路。網路既是朋友,也是父母,是一個無邊界、無限制的社羣,既是單一、也是無數的聲音。是一個已經有人墾殖但尚未遭到剝削的共同邊境,有各式各樣的部落和睦相處,每個成員都能自由選擇自己的姓名、歷史和風俗習慣。但每個人都戴着面具,這種多數匿名文化,原本所產生的事實多於造假,但一旦被濫用、被監控,被任意捏造、惡意攻擊,便是監視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的開端,也是網路「科技暴政」的濫觴。而這些權利不只是個人必須慎行,實際上也是國家權力的界線

可是當我們慢慢習慣在網路上以造假侵犯個人領域或他人自由時,反映在現實世界就會看到街頭抗爭的雙方彼此對人權的侵踏,而這樣的行爲正在香港與法國等全世界蔓延,這對政權與人民都是無比的考驗。不過,人類文明進程真正的價值永不會改變,「唯有對於人民權利的尊重,纔會是衡量一個國家的自由」。網路應該要扮演的是助力,而不該成爲阻力

(作者爲臺北書展基金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