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跳脫舒適圈的轉型股

因應風力發電、半導體已成爲臺灣未來經濟發展之命脈,促使不少鋼鐵電線電纜重電塑化與特用化學等廠商均積極跨足;因此,轉型升級是提升企業價值之一大策略。

文/馮欣仁

隨着產業環境的快速變化與競爭,企業往往會安逸於過去的經營模式,而失去了創新與危機意識,最終遭到市場的淘汰或是營運陷入困境。因此,對於企業領導者來說,要如何跳脫舒適圈併力求轉型,則是一大挑戰。在臺股當中,有不少傳統產業如鋼鐵、塑化等企業,過去幾年受到中國廠商大舉擴充產能,導致產業秩序失衡,造成產能供給過剩,產品價格快速崩跌,以致廠商獲利難度大幅提升。爲了擺脫過去沉重包袱,以及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像是世紀鋼早期從事營建鋼構起家,如今已成功轉型至風力發電之風機水下鋼構,大幅提升市場對於世紀鋼之投資評價。

世紀鋼深耕風電水下基礎工程

離岸風力機之所以能穩固站立海中,則是仰賴風力機的雙腳即是水下基礎。臺灣的地質及海氣象情況均與歐洲不同,歐洲風場風況穩定,地貌多呈平坦,而臺灣除了受颱風、地震等自然天災的威脅,由於西部海域多屬海牀沉積層,以砂土黏土層層堆疊,容易面臨海流不斷沖刷而發生侵蝕問題,致使水下基礎在設計階段,即必須將這類特殊因子納入考量。不同的海牀條件所適用的水下基礎型式亦不相同;依固定式基礎結構,水下基礎大略可分爲四種型態,包含單樁式(Mono pile)、套管式(Jacket)、三腳式(Tripod)與重力式(Gravity)。依據中央地質調查所公佈之地質資料對應臺灣離岸風場,桃園苗栗雲林區域多爲礫石層且土質偏黏土,故選用單樁式水下基礎較有利施工,而彰化區域因受濁水溪大肚溪同時沖刷,地質多爲沖積層,土質更爲鬆軟,水下基礎若採用套管式則較可穩固打入地質。

與水下基礎技術最直接相關之產業包含鋼板及鋼管制造業、鋼構製造加工業扣件業等,其中即囊括如吊裝電銲、氣銲從業人員;一般而言,從事前述製造或加工業之企業,需取得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制定的標準,即ISO-9000系列認證,以確保管理企業採用標準管理程序與穩定管理品質。另,基於風電技術規範大多來自歐洲,從事水下基礎的企業不僅須取得鋼結構製造規範EN-1090認證,更須取得銲接品質管理系統ISO-3834認證。

世紀鋼集團成員的世紀離岸風電設備公司爲國內首家水下基礎獲得國際認證的業者,具備套管式水下基礎(Jacket)及基樁(Pin pile)、單樁式水下基礎 (Mono pile)全技術能量,傾全力打造成爲世界級水下基礎基樁的專業大廠。世紀鋼下半年開始出貨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套筒式水下基礎及基樁訂單,依照進度認列合約金額,也反應在營運成績表現上,累計前八月營收三八.九四億元,年增二一八%,續創同期新高。隨着風電事業的貢獻力度開始展現,且陸續出貨沃旭、CIP大單,加上傳統鋼構訂單增加,法人預估世紀鋼今年營收與獲利可望超越去年。

此外,電線電纜與重電廠商如大亞士電華城、中興電等,近年來也積極跨足風電與太陽能領域,搶攻綠色能源商機。其中,大亞從電線電纜本業出發多角化針對能源產生、傳輸、儲存到轉換積極佈局,今年完成國內首件民間土地變更覈准的「地面型太陽能電廠」,該電廠位於臺南學甲,預計今年底掛錶並聯發電,未來二○年帶來至少十八億度的發電量,累計收入上看八○億元,獲利預估累計達二四億元,產能有機會突破業界新高。受惠於電力線纜銷售穩定,加上第三季國際銅價上漲所致,大亞今年前七月稅後純益三.一億元,EPS○.九五元,已優於去年全年EPS○.八六元。

生產變壓器起家的華城,近年來也積極轉型跨入風電領域,接獲日立製作所承攬臺電第一期一○九MW離岸風電工程,去年三月又接獲海能離岸風力發電風場一六一KV變電站陸域電力系統統包工程,金額逾二○億元;法人預估今年營收挑戰八○億元。日前華城武漢廠被當地政府畫爲商業區,必須搬遷,公司決定處分廠房、土地、應收帳款以及存貨,以包裹方式,將百分之百股權賣給土地開發商武漢中嘉合泰置業,預估處分利益約三億元,將全數投入新建新廠之用。(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112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