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景象的神聖化建構文化主體性

▲芝加哥交響樂團與指揮海汀克曾在香港藝術節登場。(本報資料照片

▲《滾滾紅塵》是香港文藝電影的代表作之一。(左起)林青霞顧美華。(本報資料照片)

如今香港正亟於建構自我文化的主體性,打造自我的文化風貌,並塑造出文化賣點(Cultural Attraction)。最近香港政府諸多作爲,也展現上述企圖心。香港擁有豐沛的文化資產,而今下一階段的工程便在於文化景象神聖化(Cultural Sights Sacralization)。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類歷史詮釋進入相對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的時代,「香港是文化沙漠」這個站在過度膨脹的大中華角度而出現的可笑觀點,就更顯得荒誕不經。香港以其在華人世界中獨一無二的歷史背景,不但塑造了許多寶貴的文化資產,而且屢屢扮演華人文化中繼站的角色

臺灣民衆而言,香港的通俗文化成就早已無須贅言,不論是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都曾風靡一時,而且還扮演過「救世主」的角色。尤其是電影,1980年代初期,臺灣電影工業急遽走下坡,讓林青霞等巨星毫無容身之處,只好轉往香港發展,進而開創了電影生涯的第二個春天。林青霞不但靠《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等商業片攻城掠地,1989年並以嚴浩《滾滾紅塵》中的女作家沈韶華的角色,一舉拿下第2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香港電影 雅俗兼具

從1983年起,有很長一段時間,臺灣的國片年度賣座冠軍,全部被港片包辦。在此之前,臺灣電影工業已逼近瓦解,影評人杜雲之曾在《中華民國電影七十年》一書中描寫當時的慘況:「……1982年下半年,已有不少公司在半停業中,期望景氣好轉,但票房每況愈下,使製片量銳減,發行疲弱,影片交易停頓,形成製片發行的惡行循環。……六條國片院線,每部影片映期最多隻能維持一星期,票房銳減爲一百萬到三百萬(原來三百萬到一千萬)。」

1982年,中影推出侯孝賢、楊德昌等四人合導的《光陰的故事》,揭開臺灣新電影的序幕。新電影被標誌爲臺灣電影藝術一座嶄新里程碑,似乎在人文內涵上超越港片的譁衆取寵。但很少人知道,早在1975年左右,香港已出現一波「新浪潮」影視創作,當時一批國外留學歸港的青年人,如徐克、譚家明、許鞍華等,進入電視臺工作,創作出不少講究技巧、講究個人風格、注重形式、題材尖銳的電視劇。僅管不少新浪潮導演融入主流體系後很快被同化,但方育平、許鞍華、王家衛等人,仍保有新浪潮精神,藉由作品刻畫人性與探索生命。

當代中國音樂 發揚重鎮

在非通俗文化方面,1973年,香港政府舉辦了第一屆「香港藝術節」,邀請了倫敦愛樂、聖馬丁室內樂團等一流團隊訪港,從此香港藝術節就是華人地區水準最高的表演藝術節慶,諸多大手筆製作,讓臺灣汗顏。1984年香港演藝學院成立,標榜亞洲一流高等藝術教育學院。而僅管香港是彈丸之地,但包括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沙田大會堂、香港演藝中心表演廳、葵青劇院等,都是符合國際展演等級的表演廳堂。

此外,1974年,香港第一個職業樂團「香港愛樂管弦樂團」成立,在華裔音樂總監暨指揮巨匠林克昌率領下,該團經常演出當代華人經典作品,包括何佔豪陳鋼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丁善德的《長征》交響曲;吳祖強編曲二泉映月》;辛滬光嘎達梅林》交響;瞿維《白毛女》管絃組曲等。當時中國仍陷於文化大革命烽火中,這些當代中國音樂,完全是靠林克昌和香港愛樂,介紹到香港乃至國際舞臺

林克昌並與小提琴家西崎崇子,爲香港HNH唱片旗下的HK品牌,灌錄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成爲此曲經典版本。後來林克昌陸續又爲HK灌錄多張中國當代音樂專輯。臺灣解嚴之後,這些專輯以翻版卡帶的方式在臺灣熱賣,帶給臺灣人對中國當代音樂的第一印象。這些都成爲香港文化史的重要扉頁。

發掘隱藏的 文化面貌

香港之所以會給人「文化沙漠」的錯覺,必須歸咎歷史的捉弄,讓它長久以來無法浮現明晰的文化景象。香港和臺灣相仿,都是多元文化薈萃之地;但香港民衆的處境,以往在英國、中國兩大政治強權包夾下,某種程度而言,比臺灣更徬徨而艱難。臺灣雖然面臨中共威脅,但兩岸分治一甲子,臺灣得以在自己的土地上,發展出有別於舊中國的新文化,而且在政權交替過程中,這些新文化不斷被彰顯拉擡,進而「神聖化」(Sacralization)而形成臺灣無形的文化景象。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今香港正亟於建構文化主體性,打造自我文化風貌,並塑造出文化賣點(Cultural Attractions)。最近香港政府的作爲,也展現上述企圖心。香港擁有豐沛文化資產,下一階段工程便在於文化景象神聖化(Cultural Sights Sacralization);不管官方或民間,他們首要任務是把以往隱藏起來的文化面貌加以彰顯並膜拜。就像美國學者狄恩麥肯諾(Dean MacCannell)所言,政府找出地區文化特色或原生結構後,往往需要以大規模的系統方式,進行「景象神聖化 」,透過這種過程,每個地區終究能確立自己的文化價值,也更能擡頭挺胸地扮演自身在世界舞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