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賢/打破全英語的迷思─講母語,對孩子的好處

「學英語會不會讓小孩混亂?還是先把中文學好再說?需不需要上全英語幼兒園?」相信很多爸媽都有這樣的煩惱,徐嘉賢醫師解釋,多種語言同時學習絕對是可行的,但基礎是要建立「母語觀念,不必爲了學好外語,而刻意讓孩子待在全面外語的環境

▲幼兒上課示意圖。(圖/impct coffee提供)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多說母語,對於孩子的大腦發展、學習多種語言以及成長後的思維,都有正面的幫助。

以前的觀念是認爲,「先學一種語言就好,在家裡也儘量只講一種語言,以免令孩子混淆。」

後來科學家發現,家裡說母語的孩子,在學校學習其他語言的能力,並不會比較差,甚至是兩種語言可以互相互補、瞭解語言的多樣性。比較有名的例子比利時學校,同時學習三種語言:母語、荷蘭語法語

「學那麼多語言,孩子真的不會混淆嗎?」孩子的大腦會懂得辨別不同的語言模式,在不同的場合,會說不同的語言;對着不同的人,也會選擇適當的語言,這叫做「語言密碼轉換(code switching)」。

所以鼓勵大家,如果您的母語是中文、閩南語客家語、潮州話、台山話、廣東話,非常鼓勵大家多多教導孩子、多用母語跟他說話。

培養一種語言雖然很辛苦,但是讓孩子失去母語的能力,卻是非常簡單,就是隻要不跟他說,他就會失去說母語的能力,真的會很可惜。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徐嘉賢,高雄葉乙力兒科院長,善用詼諧方式傳達兒童健康、無毒育兒居家安全資訊經營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兒科老豆徐嘉賢醫生》粉專。本文轉載自《兒科老豆徐嘉賢醫生》臉書,以上言論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