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害了臺灣經濟

政府面臨比前次金融海嘯更險峻的考驗,從行政院決定基本工資的調整方向來看,除了大環境影響外,還有許多考量都是不得已的抉擇。追根究柢,都是過於頻繁的選舉惹的禍。

爲了選舉,政治人物明知財政困窘,卻大開福利支票,只好舉債來打腫臉充胖子,但是債高築臺的下場又是誰要來承擔呢?是我們這一代人造孽讓後代子孫去承擔。希臘就是一個活生生例子臺灣正慢慢步入希臘的後塵。再者,老農津貼無限加碼,使得農民即使不努力耕作,每個月自然有錢拿,何苦在田裡揮汗如雨,農委會的預算中老農津貼就佔了2∕3,試問臺灣農業未來哪有競爭力可言?

勞保新制健保負擔越來越沉重,不僅受薪階級備感壓力,連企業主要負擔的比例也逐漸增加,況且臺灣以外貿導向經濟模式,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影響企業的生存,請問這樣的環境,企業主願意加薪嗎?政府財政吃緊公務員調薪次數沒過去多,企業主當然樂得跟着不加薪,試問爲何企業主可以這樣有恃無恐?因爲有選舉,臺灣過去年年選舉,政治人物爲了選票,只好妥協,否則企業主就揚言要出走,這就是選舉後遺症。但是基層員工月薪始終維持18K或是22K的企業有無反省過?

此外,服兵役國民應盡的義務,卻基於政治考量將役期減成一年,造成現在的政府不得不採募兵制,募兵需要更多錢,一年時間根本不足以培養專業的士官兵熟悉高科技的武器,這筆爛帳又是全民買單,而現在國軍首要任務卻是救災,當募兵制啓動之後,沒有義務役士官兵,誰去救災?

爲了選舉,臺灣浪費多少公帑蓋了蚊子館;爲了選舉,這個蕞爾小島大學林立,使得讓臺灣經濟起飛的技職教育,還停留在20年前的水準,而大學畢業生又不受企業主青睞,缺乏實務經驗,企業主又不願意投資,中壯年失業等同遠離就業市場。

爲了選舉,臺灣過去引以爲傲的考試、服兵役等公平制度都被打破,現在不僅貧富差距拉大,連貧苦民衆受教育的機會也被剝奪,過去只要認真唸書,再怎樣貧苦的家庭都有翻身機會,如今Μ型化社會成形,唯有經濟狀況良好的人有機會接受好的教育,選舉使臺灣失去最後的公平與正義

此外,臺灣年輕人失業率是12.7﹪,依照主計處資料101年8月失業人數爲50萬2千人,失業率4.40﹪,2012年4月底,外勞總人數達43萬4325人,兩相對照之下,如果外勞的工作機會都能被本國勞工取代,那臺灣就業市場將是接近完全就業狀態,所以培養年輕人行行出狀元的求職觀念急務。政府也應該考慮採募兵與徵兵制並行,強化技職教育與大學合併,才能重拾過去的公平與正義,讓臺灣恢復蓬勃朝氣

(作者陳錫蕃國策顧問謝志傳國政基金會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