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與胡椒以原食材傳承美味

鹽與胡椒餐館的「煙花女細扁面」將整隻炙燒中卷放於大利麪上,是經典招牌名菜。(何書青攝)

鹽與胡椒餐館8月遷至新址空間寬敞明亮。(何書青攝)

SNP有以西班牙墨魚燉飯製成的「不是豬血糕」,饒富食趣。(SNP提供)

鹽與胡椒餐館的主廚推薦料理「松露鴨肝羅西尼牛排」。(何書青攝)

臺中的「鹽與胡椒餐館」被美食家們點名有機會在24日揭曉的《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 2020》中摘星,該餐廳其實在8月初已悄悄一分爲二,分別獨立成「鹽與胡椒餐館」及「SNP Taiwan Cuisine」(SNP)餐飲品牌,2家餐廳的主廚兼主理黃佳瑋說:「一時也想不起來爲什麼變成兩間餐廳,但我就是希望創造出些什麼新的東西,讓大家知道餐廳不是隻是吃飯的地方廚師也不只會談論主菜。」

黃佳瑋畢業於餐飲相關學系,開餐廳是很自然的願望,2014年與太太創立鹽與胡椒賣起義大利麪和地中海料理,2017年換新址後開始挑戰料理更精緻、單價更高些的客羣,2018年更將菜單分爲中午供應地中海及西式料理、晚上提供現代創新料理,一路上不段蛻變。

2樓開放式實驗廚房

黃佳瑋說,鹽與胡椒招牌中間有個無限符號意指在西式料理的變化中沒有一定的定位,不變的是強調風土、家庭和傳承的精神,「我們用鹽與胡椒作爲店名,就是希望我們做料理的方式,能接近原食材去烹調,也儘量使用臺灣食材,以百分之60、70的原食材,透過不同手法去呈現不同的料理。」

爲讓廚師有更多地方能習藝,8月鹽與胡椒遷至新址後,黃佳瑋將2樓整個空間設爲開放式實驗廚房;最出名的招牌「煙花女細扁面」仍可在餐廳點用到,還提供「牛奶海菜燉飯」、「松露鴨肝羅西尼牛排」、「番茄蒜味淡菜」及「布拉塔乳酪羅勒番茄沙拉」等主廚推薦料理。

SNP則是大玩創意的臺灣味料理,黃佳瑋說:「SNP是一個新的概念,希望把臺灣人愛吃的熟悉美食重新做表現,讓客人有更有趣的用餐體驗,甚至讓跟親友聚餐時更有話題。」例如令人會心一笑的「不是豬血糕」,外貌像極了豬血糕,事實上是插了一根竹籤的鮮甜西班牙墨魚燉飯。

廚藝團隊協助及發想

鮮魚米粉湯」則用許多海鮮熬製湯頭,並將米粉炸過增添香氣,猶如精緻版的米粉湯;靈感來自經典廣東菜的「香酥芋泥鴨」改用法式油封鴨腿烹調,並以精美西式擺盤呈現,味道上是大家熟悉的芋泥、甜醬油風味,但卻有在西餐廳用餐的錯置感。

對於米其林首度進軍臺中,黃佳瑋坦言期待,但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他注重的是2家餐廳無論廚師、外場人員都有自己的專業技能,像菜單就不是每道菜都得依賴主廚設計,廚藝團隊也要有能力協助及發想,而外場人員則應有足夠能力跟客人講菜、分享料理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