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兔產業興盛 陸人吃兔漸成習慣

四川曾是總舖師的陸配秦奕璇說,官方統計數據聽來有點誇張,但四川人兔肉確實是出了名,兔頭更是自貢市招牌菜。她認爲,四川人吃兔成風,與當地相關兔皮兔毛加工養兔產業興盛有關,催生吃兔肉和兔頭習慣

早年兔頭沒肉,幾乎沒人吃。秦奕璇表示,有傳說指自貢當地人吃兔頭,起源一名養兔場夥計把沒人要的兔頭撿回去,加上花椒、麻辣等調味料,滷成一鍋兔子頭,沒想到口味不錯,很快就流行起來。

對嗜辣的四川人來說,吃免肉烹調手法很多,但以做成臘味滷味居多,主要是愛吃辣,尤其偏愛麻辣兔子頭,剝開頭顱,吸吮腦汁,其樂無窮,這道小吃還一路紅到北京。不過,一般吃喜宴不常見到兔肉或兔頭,多是商業成本考量

談起吃兔頭,秦奕璇說,不光自貢當地吃出兔子一條街,連成都重慶到處都可看見兔頭專賣店路邊攤,供做飲酒配菜。不過兔頭雖好吃,但宰殺過程可怕,秦奕璇說,「免子剝皮後模樣很恐怖,頭上兩顆大眼瞪着你看,小時候還被嚇到做惡夢。」

秦奕璇嫁來臺灣後,發現臺灣人少吃兔肉,同鄉聊起臺灣朋友到四川,也不敢點兔頭吃,「不知是太有愛心,還是覺得可怕。」由於臺灣兔肉難買,有的話多半是私人飼養,部分四川陸配年節時會殺兩隻解嘴饞。網民認爲,「四川人吃兔頭與臺灣人啃鴨頭沒什麼兩樣,平常心看待。」

臺灣人不愛吃兔肉,除了民衆心理因素,也受動保團體影響,但關鍵還是與養兔產業不發達有關,在取皮、制毛等兔製品周邊產業鏈幾乎空洞,雖農委會曾推養兔或兔肉美食,但未發展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