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親納保修訂 衛福部籲理性討論

健保署與民間單位同聲強調理性討論依親納保,避免陸配臺商族羣攻訐。圖爲陸配抗議集會。(本報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引發社會各界廣泛討論「陸配子女是否可以依親納保問題衛福部社會保險司正在收集不同聲音研議修訂方向,不管限縮依親納保的身分、或是調高長期居留海國人的健保費,主管官員與民間單位同聲強調理性討論,避免陸配、臺商等特定族羣遭攻訐。

不宜針對特定族羣

近來不少立委向衛福部健保署調閱健保資料,狀似磨刀霍霍。健保署表示,清查健保收支的大數據好事,但是不要針對依親納保的不同族羣清算,檢討特定族羣不妥,尤其健保本來就是年齡「老」與「小」用得多。

衛福部社保司長商東福指出,依親健保是指目前沒有戶籍的外國人或大陸人持有居留證明法令公告他們可以參加健保,一直以來都是考慮家庭團聚與人道纔有這些規範,若是社會各界有新共識需要修改,是可以討論的。

不過商東福強調,健保是社會安全概念,這類型人士長居臺灣,撤銷納保公告雖然容易,然而陸配是臺灣人的配偶,與臺灣人共同生活大家要共同承擔,如果他們沒有健康的身體,對公共衛生或他們的家庭是一大傷害。

商東福說,現在如果要撤銷公告,可能掃到持有居留證明的外僑。醫改會副執行長林雅惠表示,健保納保資格一直都在討論中,主要爲了穩定健保財務,最好是通盤考量公平處理、分配原則,否則會意外砍到國人。

不能限制住臺多久

另針對設有戶籍而長住海外,卻常回國使用健保的臺商、臺胞或陸配,商東福表示,健保有其權利義務,符合者就要加保,不能選擇,所以無法規範住臺多久纔有健保,也不能用花費多少醫療保險來算他們的保費,只能採以其收入來衡量。

商東福說,憲法不能限制人民遷徙自由,有藝人小孩環遊世界,1年不在臺灣,也不能因此提高其保費,基本上要以能力考量,這纔是社會公平的概念;遊走兩岸的陸配或臺商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