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失控 美學者:拜登外交重大失誤

智庫學者認爲,美國未即時支援印度疫情反彈,將對拜登的印太戰略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圖爲美國向印度捐贈的氧氣瓶。(圖/DVIDS)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萊特(Thomas Wright)指出,印度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於4月失控,打亂美國總統拜登籌劃的長期疫苗外交計劃,更由於反應過慢,引發印度對美國的不滿,可能導致雙方盟友關係出現裂痕

萊特投書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稱在拜登上臺後,其一方面強調美國面臨的疫情問題最嚴重,短期內將集中資源,先完善本國的疫苗施打;另一方面則啓動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並承諾未來將爲印度提供資金等協助,讓該國在2022年底前爲印太區域製造10億劑疫苗,用於對抗中國大陸先起步的疫苗外交。

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來看,此規劃可謂合理。但在進入4月後,印度疫情在多種變異病毒、大規模宗教慶典因素下出現爆炸性成長,目前已成爲全球首個單日確診數破40萬的國家境內醫療資源嚴重匱乏,許多病人因無氧氣可吸而喪命,當地火葬場大排長龍,病故者甚至直接在街道火化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外國政府,甚至包括中國大陸、巴基斯坦等印度的地緣政治對手,都開始向其提供呼吸器、製氧機等醫療用品,以減緩該國面臨的人道危機;但上臺主打加強美印關係的拜登政府,卻在公開場合保持沉默,即使外界詢問,也只能得到與印度疫情變化前如出一轍的官腔迴應。

美國過度緩慢的反應,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印度民衆十分不滿,痛批美國只會囤積疫苗,卻不知道爲盟友救急;就連印度官員都承認,公衆輿論已對有意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的該國政府造成「麻煩」。

萊特警告,雖然拜登政府似乎已轉變方針全力支援印度疫情,但在先前中國大陸提供支援、美國束手旁觀之下,雙方關係可能遭大陸乘隙而入,讓拜登的印太戰略化爲泡影。他強調,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反應最快的人表現最好」,呼籲美國應提前做好準備,在未來出現其他緊急情況時立即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