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沒有身材差的女人 找聶隱娘旗袍師就對了!

文化總會邀請大稻埕玉鳳旗袍店旗袍師傅忠信、導演黃鈴媛,以及多位陳師傅的忠實顧客與旗袍愛好者。(圖/文化總會,下同)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文化總會近年策畫製作匠人魂》系列影片,分別在傳統技藝與創新領域中尋找具專業特色職人。其中也包括傳統手作旗袍,邀請大稻埕玉鳳旗袍店旗袍師傅陳忠信、導演黃鈴媛,以及多位陳師傅的忠實顧客與旗袍愛好者。

旗袍是近代漢人女子傳統服裝,更擔綱東方美學優雅的典範形象,爲了鼓勵傳統手作旗袍的技巧精神能延續下去,中華文化總會特舉辦「匠人魂#04玉鳳的旗袍店」影片分享會。

文總邀請大稻埕玉鳳旗袍店旗袍師傅陳忠信、導演黃鈴媛,以及多位陳師傅的忠實顧客與旗袍愛好者們,身穿旗袍於大稻埕樂花園搶先觀看影片。此外,也爲了回味大稻埕以往的繁華榮景與旗袍的黃金盛況,文總副會長江春男特地換上陳忠信師傅手作的復古唐裝登場

大稻埕地區過去爲臺北市發展重鎮,雖然隨着時代更迭榮景不在,但仍蘊含着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影片主角陳忠信師傅的玉鳳旗袍店就位於大稻埕霞海城隍廟街裡

文總指出,65歲的陳師傅,出生於50年代商賈雲集的大稻埕地區,手製旗袍已有50餘年,是個見證臺灣旗袍文化與酒家文化興衰的匠人,儘管歷經現代化衝擊成衣業的發展,仍堅持一針一線保持手作旗袍的溫度

他在因緣際會下,結識導演侯孝賢御用美術指導黃文英老師,陳忠信師傅成了電影刺客聶隱娘》中精緻唐裝戲服幕後推手,也是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的一大功臣。儘管現代人多不再穿旗袍,陳師傅仍保有一顆匠心,從量衣、開襟剪裁,堅持手做,爲旗袍延續生命

陳忠信表示,一件旗袍大概一天可以完工,但沒有哪兩件,是完全一模一樣的,不重複的設計是陳師傅對自己的期許,也是身爲手工旗袍師傅對客戶的尊重。

陳忠信說,「人們覺得身材怪,就是找裁縫師,我們要是做的不好就是功夫差,不是她的身材差,我們專業就是專業在於別人做不起來,你做得起來。」

文總副會長江春男表示,大稻埕從1930年代,就是一個人文薈萃、商業鼎盛的繁華勝地,1950至1970年代,紡織業逐漸替代農業成爲臺灣的新興產業,很多紡織業都是從迪化街發跡,當時街上滿滿都是穿着旗袍的女性,儘管現在榮景不再,現在仍很多年輕朋友積極復興大稻埕、復興當年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