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傷不了特斯拉?5月銷量不跌反升

傳聞中特斯拉5月銷量減半的慘狀並沒有出現,與之相反,特斯拉迎來了比4月更好的成績。

6月8日,乘聯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特斯拉5月批發銷量達到了33463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2%,環比增長近30%,其中特斯拉國內零售達到21936輛,其餘的11527輛均爲出口

事故頻發等負面影響,當特斯拉身處入華以來最大的品牌危機中,過去一段時間,關於其5月訂單減半的說法一直甚囂塵上。但從數據來看,相比4月,特斯拉的銷量還有所增加。今年1-5月,特斯拉國內累計銷量達12.8萬輛,同時Model Y(參數丨圖片)以1.27萬輛的市場表現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對於特斯拉的“意外”表現,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未來汽車日報,因爲特斯拉是訂單銷售,本身並不受短期負面性的影響,“而且五月份零售超越四月份是正常的季節性走勢。”

此外,他還表示,中國SUV市場比轎車銷量高的趨勢也會推動特斯拉銷量結構性變化。“目前市場還比較穩定預計特斯拉6月份在國內市場的零售可能還會比5月份更高。”

輿論危機有驚無險?

在特斯拉狂飆突進的過去幾年,當其他車企因爲負面新聞而傷筋動骨,從“換芯門”、“降價門”到如今的質量漩渦風口浪尖上的特斯拉總能有驚無險地挺過來。近期中國市場不斷攀高的銷量也證明,特斯拉仍有自己無法被拒絕的優勢

究其根本,技術優勢始終是其最大的底牌。除了在三電領域領先,在自動駕駛方面,特斯拉也將衆多車企遠遠甩在身後,這也成爲其股價節節攀升的關鍵。隨着其交付車輛的增多,當衆多車企還處在起步階段,特斯拉卻早已在瘋狂收集數據的路上,而這正是推動自動駕駛系統深度學習的原動力。此外,在芯片和電池領域,特斯拉也比其他車企發力更早。

諸多看似冒進的技術加持下,特斯拉也被寄希望於顛覆汽車行業。然而進入2021年,特斯拉就開始出現“水逆”,從數據隱私到“剎車失靈”事故不斷,特斯拉接連遭到口碑危機,再也不能單純憑藉其技術優勢橫掃市場。

前不久,面對網友提出的關於特斯拉對車主進行長時間監控的質疑,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一句“YES”,直接觸動到消費者最敏感的神經。儘管馬斯克明確表示,中國車主的數據安全會得到保證,但始終未能打消人們的顧慮。自3月份以來,多次傳出有機關單位和軍隊營區禁止特斯拉駛入的消息

來源:Twitter

早在2020年,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亞當·喬納斯(AdamJonas)就曾提出,出於中美兩國對高科技公司數據隱私和安全性考量,“特斯拉在中國的統治地位是暫時的,在2025年達到頂峰後,2030年將會將爲零。”

面對各種質疑,特斯拉也開始積極迎合中國市場,並表示已經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以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

但當另一邊關乎人身安全的“剎車失靈”事故頻出,則直接導致了人們對特斯拉安全性的信任危機。一位原本計劃購買特斯拉的車主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目前自己最大的顧慮就是安全性,他表示雖然“剎車失靈”是小概率事件,但在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之前,“我不會買特斯拉。”在社交平臺上,這也成爲不少潛在車主的共識。

時至今日,關於河南安陽維權女車主出事前的全部數據仍然撲朔迷離,其中電機扭矩以及EDR中的數據仍未可知。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有着一定的領先性,“但有些技術仍然不成熟,還會有很多BUG,這也使得特斯拉不會把全部數據完全公開。”

“智能汽車和智能手機不一樣,汽車自動駕駛軟件太複雜,不可能把全部BUG解決之後再去賣車。”張翔表示,汽車軟件的BUG只能是推出後逐漸解決。

“好日子還在後面”

當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好口碑不再,其也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狩獵新的目標。

5月,馬斯克在出席活動時討論了特斯拉進入俄羅斯的可能性,並表示特斯拉即將在俄羅斯開展業務,並考慮在當地建立新工廠。消息傳出後,俄羅斯多地官員相繼拋出橄欖枝,試圖說服特斯拉工廠落戶,同時還提出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

與此同時,特斯拉也加快了進軍印度市場的腳步。近日根據外媒報道,特斯拉將很快進入印度市場。並在7月到8月,在印度測試Model 3,預計年底前正式開售。目前特斯拉已在印度搭建了高管團隊,其中就包括印度首席服務售後經理,特斯拉還考慮在該國南部卡納塔克邦建立一個製造基地。

當特斯拉轉頭開拓其他市場並建廠,關於特斯拉是否會逃離中國市場的聲音也不絕於耳。一個事實是,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成爲特斯拉不可或缺的關鍵市場。

2020年,國產特斯拉Model 3去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達到13.7萬輛,佔據特斯拉全部銷量近三成。相比之下,豐田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不到20%。

來源:特斯拉官網

此外,特斯拉上海工廠還承擔着消化全球訂單的角色。目前上海工廠年產能爲45萬輛,佔據特斯拉全球產能的42%以上,同時上海工廠還生產右舵車型,整車將出口德國、法國、瑞士、瑞典等數十個國家。

馬斯克曾表示,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規模能達到3000萬輛,而特斯拉在2030年前可以實現年銷售2000萬輛。按照目前特斯拉剛過百萬輛的年產能,不斷增設新工廠,擴充產能也在情理之中。

“自動駕駛安全、芯片短缺以及負面公關等問題,雖然會導致中國對特斯拉的需求疲軟,”韋德布什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未來兩年中國的“轉型消費需求”將使重點地區的電動汽車交付量翻番,特斯拉及其他中國純電動汽車品牌會受益。

在他看來,中國仍是特斯拉全球成功的關鍵。到2022年,中國市場的電動車交付量將佔到全球的40%以上,同時他重申了特斯拉股價“跑贏大盤”評級和1000美元的目標價,因爲“特斯拉最好的日子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