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口湖「牽水狀」文化祭登場 祭175年前大海嘯罹難先民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文化部認定爲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文化,雲林縣口湖鄉「水狀」文化祭活動27日登場,爲期二天,鄉民紀念175年前大海嘯罹難先民,分別在金湖蚶仔寮、下寮仔有三座萬善爺廟進行追思祭典,金湖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爺廟以超度科儀、放水燈及牽水狀追思先人,下寮仔則以各村村民徒步挑飯擔祭祖與夜間萬人冢點燈成爲特色,成爲當地每年重要祭典。

▲金湖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爺廟則準備上萬個紙糊水狀,供民衆寫上祖先姓名,進行超拔牽水狀儀式。(圖/記者蔡佩旻攝)

口湖牽水狀祭典源於1845年清朝道光25年,農曆6月7日深夜,雲林沿海發生大海嘯水災,造成口湖、四湖等地區淹沒9村莊,官方記載死亡人數超過2300人,其餘落海無法計算,民間則估算高達7000人喪生,且災後瘟疫又造成3000人病死,因無法逐一安葬,於是在口湖鄉下寮仔、臺子村就地合葬成萬人冢。

▲口湖萬善廟「挑飯擔祭祖靈」,每年上百人挑飯擔祭祖靈隊伍十分壯觀。(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當地民衆每年在事發日稱爲萬善同歸紀念日,以獨特的挑飯擔祭祖靈儀式,由口湖鄉的下侖、侖中、侖東、侖南、侖北及四湖鄉的箔子箔東廣溝林東林西飛沙飛東三姓等合計13個莊的村民,準備豐盛的祭品,有雞鴨魚肉、菜脯、花生及碗粿等,再用扁擔挑着,步行2公里到下寮萬人冢聯合祭拜祖靈。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分別在金湖、蚶仔寮、下寮仔有三座萬善爺廟進行追思祭典,金湖萬善爺廟萬善爺廟主祀揹着八個孩童的「戰水英雄」。(圖/記者蔡佩旻攝)

而金湖萬善爺廟、蚶仔寮萬善爺廟則準備上萬個紙糊水狀,供民衆寫上祖先姓名,進行超拔牽水狀儀式,民衆手觸摸竹編紙糊的水狀,逆時針方向繞行,搭配誦經聲轉着轉着,有些人會起乩般的抓着水狀不斷點地、跳動、暴衝,甚至因而受傷,鄉民們早已見怪不怪,但外地人則覺得有種神秘色彩,因而常吸引一些民俗學者錄影紀錄,甚至做成節目。

民俗專家李寶全指出,水狀是一種以竹箴編扎、糊上花紙而成的圓桶狀物,高度約1公尺,中空成形,分爲3層,由下而上爲藍、黃、紅或紅、綠、紫三色,代表水界陰界天界,中間插着一支較長竹竿轉動狀旗,以引渡魂魄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金湖萬善爺廟轉狀拔法會會場。(圖/記者蔡佩旻攝)

李寶全表示,口湖牽水狀文化祭是以當年水難發生日,後人將先人亡故日作爲祭祀時間,成爲全國獨特民俗文化祭典,活動有挑飯擔祭祖靈、牽水狀超拔法會、萬人冢點燈、放水燈、走赦馬等,前往觀賞的民衆要注意,當日犯衝生肖請勿前往法師壇觀看,勿跨踏先人萬人冢及穿越法壇,需謹言慎行,忌說「鬼」字之外,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也可以摘些艾草、芙蓉或是平安符配掛在身避邪。

▲雲林縣口湖鄉「牽水狀」文化祭,金湖萬善爺廟準備法船準備儀式進行後燒化。(圖/記者蔡佩旻攝)

二手票券豐富你的生活

► 欸~妳過來一下!妳過來一下

【其他新聞】

地瓜球攤三倍券掛蛋請假了!東南夜市5小時狂吸70萬 他賣的「一下就軟」也哭哭

►拚威力彩頭獎!虎尾1彩券行號召集資36萬包牌 老闆:根據以往經驗...

►雲林流動藝術饗宴 浪漫溼地嫣紅夕陽+音樂薰陶...遊客驚豔

►「18歲膀胱路中作畫!留6公尺長鬼畫符 姐掩面:想找洞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