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東西"遍地的城市廢墟 新青年的探險聖地?

#一萬種野法# No.57「城市廢墟探險

白夜行城探小隊

恍恍惚惚間,2020年都過了一半了。開年以來的疫情,幾乎把所有人都悶在了家裡,雲城探半年後,Villaine、琳琳、大驢、記憶存儲失敗四人還是決定——在徹底變成鹹魚前再抖一抖。出門兒冒個泡。

圖片:大驢/蔚然Villaine   文:Villaine蔚然

非授權禁止轉載

山谷砼廠shangutongchang

甭管哪一天,我們按慣例不太準時地出現在了目的地附近。抵達現場後,我們找到了條比較好走的小道,爬上路基,來到了鐵路旁邊。爲什麼要找到鐵路呢?因爲早在出發前做準備工作時,我們就從衛星照片上發現了廠區是緊鄰國鐵的,國鐵上引出的一條專用線可以直通粉料倉。因此推測,通過這條廢棄的專用線應該能進入廠區。於是一行人在衛星照片的指引下穿過鐵路,果然順利地在靠山一側的灌木中找到了已經長滿小樹的專用線。

時值夏季,專用線上灌木茂盛

一行人沿專用線快速向粉料倉方向靠攏

沿專用線前行數百米後,衆人來到了水泥廠標誌性的建築粉料倉腳下,曲線救國成功。

衆人來到粉料倉的腳下

專用線延伸進入粉料倉下方的裝貨

沿粉料倉旁邊的小路前行,直到盡頭,我們發現每個能登上粉料倉的樓梯均被破壞,看來是故意的,可能怕有人上到粉料倉上發生危險吧。畢竟這種廢棄許久的建築,經過多年的風雨之後,金屬樑普遍鏽蝕嚴重,甚至水泥地面都可能已經開始風化開裂,誰也無法保證其結構是否穩定,容易發生危險。

粉料倉下的裝貨區域

透過粉料倉的窗戶隱約可見內部的設備

所有的能登上粉料倉的樓梯均被拆毀

“危險 禁止靠近”

抱着沒有進入粉料倉的遺憾,白夜行者們向着山坡更高處的生產車間開始進發。

抄小路穿過荊棘灌木叢後,第一棟廠房就在眼前。

門口上鎖,且我們趴門縫看了一下,裡邊除了塵土並沒有什麼其他東西,所以決定不費勁進去了。遂繞道前往更高處看起來更有東西的廠房。

透過門上的孔洞窺探室內情況,嗯是的,就是那個恐怖片常有的作死橋段

室內情況

繞道前往更高處的廠房

繞道前往更高處的廠房

來到最高處的這間廠房門前,巨大的鐵門被一把老舊的鎖頭鎖死,趴在門縫處亦只能看到門內無盡的黑暗。

老舊的鎖頭

巨大的鐵門被一把老舊的鎖頭鎖死

站在廠房腳下仰視整個廠房

看來從正門大搖大擺進去的路已經斷絕,琳琳獨自沿一旁山體上佈滿碎石的臺階前去探路。另外三人也沒閒着,爲了尋找進入廠房的方法,來到了很像電廠輸煤棧橋廊橋旁邊——這座廊橋很有意思,一半在地上,另一半則穿過地面深入地底。

前往廊橋尋找進入的方法

伸入地下的廊橋

這張照片是後來爬到山坡上拍攝的廊橋

廊橋的窗戶雖然離外側地面並不高,但離內部的地面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鑑於我失敗過於大隻,可能好進不好出,於是隊友獨自翻窗進入廊橋。

牆上掛的防塵面具

在山體上側的廠房非常空曠,但地面上有一個奇怪的大坑

空曠的廠房,地面有一個大坑

經過一番溝通後,留在外邊的三個人對任務進行了重新劃分,決定其中一人留在廊橋的窗戶旁隨時策應,而我和隊友則前往山坡,以探明坡頂廠房內的情況,及尋找從山頂外露部分向下進入廠房主體結構內部的通道。

來到坡頂,首先映入眼簾的除了一棟空曠的廠房外,就是地面的窄軌鐵路,在北京這地界一般來說窄軌鐵路多出現在礦山,比如去年10月我們在《機車之墓》那次行動中造訪的兩輛蒸汽小火車就隸屬於某礦山。

在行動前做功課的時候,從衛星照片上發現一條已經徹底被植被所覆蓋的鐵路穿廠而過,一路是遇山開路,遇水,不好意思,沒遇到水,直至山腳下進入一座隧道,自此失去蹤跡。然而奇怪的是,這條鐵路與旁邊的廠專用線及國鐵均沒有任何聯絡的地方,我一度懷疑這段鐵路會不會是在進入隧道後與國鐵在隧道內進行連接,可怎麼也想不明白的是,爲何一個普通水泥廠內的鐵路要費這麼大勁躲到隧道內與國鐵進行接駁?況且還是在不遠處粉料倉的專用線只是簡單地與國鐵連接的情況下,這條鐵路有什麼特別之處,一定要躲在山洞內避人耳目的與國鐵接駁呢?這個問題現在迎刃而解了。

原來它不是普通的標準軌距鐵路,而是廠礦內部自己鋪設的窄軌鐵路,這麼看來鐵路盡頭的隧道八成也不只是隧道,而應該是礦口。這樣一切就都能說通了。

窄軌鐵路穿過廠房隱入灌木無法看到盡頭,於是我們準備先把這個奇怪的廠房搞明白。

廠房內曾經應該有過什麼大型設備,穿過廠房的窄軌鐵路正是爲這個設備運送原料的。根據北京山區常見的礦產種類以及水泥廠的生產需要來看,這裡開採並運輸的八成是石灰石。

空曠的廠房,看來這裡曾經應該有過什麼大型設備

窄軌鐵路穿過廠房隱沒於灌木叢中

在空蕩蕩的廠房神遊了一圈並沒有發現向下進入建築主體的樓梯——這顯然不科學,就算向下的樓梯已被拆除,也應該會有殘留的痕跡纔對。

環顧四周後,我們瞄上了廠房一側的矮牆。因爲地面粉塵太多,實在不想靠跳的,於是選擇讓手機先上去看看。

滴,樓梯位置已解鎖。記得來時看到廠房外牆已經破損,現在繞到外側看看能不能從外牆破損處進到樓梯位置。

矮牆後的樓梯

從外牆上的大洞進入果然發現了樓梯的所在,看着這滿地的粉塵,調整好口罩並掏出手電準備向下前進。

通往下層的樓梯

伴隨着手電的光線,被腳步激起的塵埃顯得格外明顯。下行大概4、5米後樓梯的盡頭出現一個門洞,穿過門洞後頓時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房間就在眼前。

進門第一眼

陽光穿過鐵門的縫隙以及天花板上的圓形大洞照亮了整個洞室

陽光穿過鐵門的縫隙以及天花板上的圓形大洞照亮了整個洞室

與天花板上的圓形大洞對應的地面上也有一個大洞,站在洞邊低頭望去,可以見到下邊至少還有兩層平臺洞底距離我們所站的平臺至少要有十餘米以上。

室內的地上有多處設備拆除後遺留的孔洞,深度較深,需要小心

觀察整個建築的結構並結合山坡下的廠房、粉料倉以及各建築間“上天入地”忽有忽無的廊橋整體來看,估計該建築內原有的設備是用來煅燒水泥熟料的水泥迴轉窯

站在洞邊望向漆黑而又深邃的洞底,確實讓人脊背產生一絲絲不易察覺的涼意。仔細端詳洞底,發現最底層已經被水淹沒。

來到洞室裡側,看到繼續向下前行的臺階,鑑於進入前兩人對洞室內情況考慮不周,照明等裝備準備不足,且建築底層充滿積水,爲了安全起見,故決定就此止步。本次行動不再對該建築地平線以下部分進行探索,考慮到室外的廊橋於廠房前空地處遁入地下,基本可確定與該建築地下部分相連,遂同時聯繫正在廊橋處進行支線任務的V,告知其不要沿廊橋深入地下部分探索。

退出該建築後,天空恰好下起小雨,進行簡單的休整後,四人會和沿門口土路向前移動,該路與剛纔的窄軌鐵路基本平行,但並不是向礦口方向而是向盡頭方向。

因爲此處的灌木叢中多生荊棘,且在這個季節已經較爲高大濃密,當日雖非烈日當空但氣溫仍然較高,時值正午,考慮到衆人的體力問題,本次行動便沒再沿鐵路尋找礦口,而選擇沿土路向窄軌鐵路盡頭以及同側的廠房前進。

路旁被遺棄的不明礦用機械

前行不遠,發現窄軌鐵路的灌木中疑似停有機車,於是衆人爬上路基穿過灌木發現了一臺礦用窄軌機車。

停在軌道盡頭的礦用機車

接近機車後發現這臺機車損毀嚴重,基本可以說就剩一個鐵殼子了。

鏽蝕嚴重的車鉤

已經露天且殘破不堪的駕駛室

殘損的控制系統

鏽蝕嚴重的控制結構

鏽蝕嚴重的控制結構

離開機車繼續前行,來到一片廠房圍牆外,眺望了一下發現裡邊裝有很新的無線監控設備。繼續前行,發現門口處有着制服的保安,判斷該片廠區可能還在使用,於是一行人來到路旁的樹蔭下席地而坐,以一頓胡侃的形式結束了白夜行城市探險小組在2020年的第一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