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人掀移民海外潮 擔心國內被“均貧富”

新華網訊 劉青山在參加那次推介會前對它一無所知。面對着一張印製着旖旎海濱風光的邀請函,他在世界地圖上查了五分鐘,才找到這個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的羣島。

48歲的劉青山在上海市郊擁有一家生產玻璃製品企業,僱員200多人,個人資產數億。當他帶着將信將疑的想法進入那個推介會現場時,才發現和他擁有相似想法的人實在不少。一個容量300人的會議室中人頭攢動,座位邊的走道上擺滿了各式別墅易拉寶廣告,價格都在70萬美元左右。只要買上這樣一幢海濱別墅(移民投資下限是35萬美元),再走一下例行的申請、體檢和評估手續,他就可以獲得聖基茨和尼維斯聯邦公民身份。這個身份可以給他帶來的好處是:一、聖基茨和尼維斯聯邦是英聯邦國家,其護照在全球許多發達國家都是免籤;二、那兒是避稅天堂,對於外國遷入居民免徵各種稅收。

移民,已經是劉青山多年來的打算。現在,他準備讓這個願望變爲現實了。

移民理由一:子女教育

比起劉青山,老李已經先行一步。他在去年底已經將自己的家庭(夫婦倆和兩個兒子)全部移民到了加拿大

現年44歲的老李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了至少十歲。他從建築業白手起家,經過十餘年的勤勞肯幹,苦心經營,現在資產在3億元以上,山東有一個攪拌廠,還買了一塊5000平方米左右的商業廣場,以及幾家稍小型的數碼類公司。

兩年前,他先將17歲的大兒子送到加拿大多倫多讀高中。在探望兒子期間幾次往返,親歷了加拿大的風土人情與生活環境,他開始萌生移民的念頭。"加拿大的政策很好。只要擁有了身份,接受高等教育時的費用可以享受本土人的待遇。因爲我有兩個兒子,這樣做實際上很划算。"老李從不露富,衣着樸素、簡單,開的車也僅是輛普通的斯巴魯

而身爲國企高管駱軍也已經讓一家三口獲得了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權。出於職業所限,他本人暫不考慮加入新加坡籍,只是希望有永久居留權來去方便。

女兒已經在新加坡上幼兒園,未來母女二人可能會加入新加坡國籍。"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女兒能夠獲得國際教育,我們不想讓女兒在國內受教育。"駱軍說。

邁斯林移民公司的執行總監李旭根據自己的從業經驗,認爲90%的投資移民是爲了拿一個國外的身份,外加讓自己的子女在海外讀書。"因爲一個孩子從初中到大學的費用正好可以抵消移民的費用。"

移民理由二:尋找安全感

除了子女教育,讓老李堅定移民決心的原因更主要還是國內投資環境的變化。而中國社會財富"原罪"的追問以及不時引發的"仇富"心態也讓他時時找不到安全感。

2009年年中,金融危機還在延續,而當時國內的政策走向也看不清楚。"我選擇這條路主要有三個原因:一、國內的投資環境不好,你想投的他不讓,他讓投的不掙錢;二、各種稅費太高;三、現在貧富差距這麼大,說不定哪天又要均貧富,太沒有安全感了。"老李說。

上一輪國內富人移民潮出現在2003年前後,當時全國出現了包括山西富豪李海倉被槍殺等針對富人的惡性案件,富豪們對社會治安與大衆"仇富"心理心存忌憚,無不紛紛爲自己安排好出路。而近年來"國進民退"以及金融危機使民營企業經營環境惡化,加之包括黃光裕在內許多民營富豪被查出存在犯罪行爲獲刑,再次使國內富人們的神經緊張了起來。

"目前而言,移民海外的中國富豪畢竟還是少數,只是最近這種潮流比較明顯,這也跟我國民營企業的生存狀態有關。"着名財經評論人吳曉波說。

"04年我們國家開始出現國進民退,對民營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民營企業開始從製造業中溢出,往產業鏈的上游走,進入到金融與能源行業,但這兩個行業都是國家壟斷的領域,所以民營企業家們非常失望,開始出走。此外,中國的政策環境對民營資本不夠友好,社會對民營資本家原罪的質疑,都使得民營企業家的生存狀態沒有想象中好。這次黃光裕案事件就再一次將原罪的事情提升到了一個高度,大家都相信有錢人是有原罪的,都是偷稅漏稅的。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這也是民營企業家移民的一個理由。"

移民理由三:新的生活方式

比起上海灰藍的天空與嘈雜的車聲人聲,劉青山自然更向往在加勒比海海灘休閒式的生活。那兒沒有尾氣污染,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擁擠的人羣。

"我們這代人總被教育要爲國家、爲社會做貢獻。小時候家裡很窮,學生時代被沉重的功課壓得擡不起頭,工作後要看領導臉色,自己做企業後天天繃着一根弦,要爲底下的幾百號員工負責,也要陪工商稅務、客戶關係吃飯喝酒。錢是掙到了一些,但卻是以身體健康爲代價的。"劉青山個子不高,語速很快,渾身上下給人一種緊繃的感覺。

首個編撰中國富豪榜的胡潤接觸中國富豪的頻率很高。他承認,很多富豪都移民了,但可能還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覺得這和人們觀念的一些轉變有關係,尤其現在富二代起來之後。他們更多的會考慮到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更加追求生活質量,不想像以前那麼忙碌的去生活,他們開始追求一種緩慢的生活節奏。我想和這些都有關係。"

但邁斯林移民公司的李旭認爲,"中國人移民很少有想去養老的,因爲中國人都很勤奮,喜歡工作,沒有養老的意識。因爲自己的生意做大了,做到海外,最後成爲海外公民的,也有,但是非常少。"

移民目的地

根據4月初發布的《2010胡潤財富報告》估算,中國目前有5.5萬名億萬富豪。沒有可信的數據顯示這些富豪已經有多少移民海外,但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再次掀起投資移民海外的熱潮,2009年到美國投資移民的EB-5類簽證的中國申報人數已經翻了一番,從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過1000人。

據中介機構的人士介紹,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華人富豪首選的兩大移民目的地,原因是這兩個國家的移民政策較爲寬鬆,且當地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華人社區,移民後容易融入華人社區的生活。在加拿大,多倫多和魁北克是華人富豪移民的首選地。而在澳大利亞,華人富豪的首選地是悉尼與墨爾本。

除了美國這一傳統的投資移民目的國之外,新加坡在過去幾年也成爲國內富豪青睞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遺產稅,令該國對國內富豪的吸引力加大。與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對移民沒有居住時間的限制,因此許多獲得新加坡綠卡的中國富豪仍可以持續在國內經營企業,這點也對國內業務存續的企業傢俱有很大吸引力。許多國內富豪都在新加坡烏節路(屬於商務中心)購買公寓房,或者是聖淘沙購買別墅,形成新的生活圈

但中介機構一般不推薦移民歐洲國家,原因在於歐洲並不鼓勵移民,手續複雜,而且投資移民的投資額也特別高,移民成功率不高。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國度外,一些不見經傳的小國也正積極向國內富豪們兜售他們的移民資格。以上文劉青山準備移民的聖基茨和尼維斯聯邦爲例,這個小國對他的最大吸引力就是低稅率和來去自由。現因涉黃光裕案被調查的"深圳首富"深圳茂業國際[2.35 -2.49%]董事長黃茂如及其夫人的國籍更是中美小國伯利茲。

精英與財富的流失

富豪羣體的移民,從現實影響上看就是中國高端人才的流失與財富向海外的轉移。

在每年外管局公佈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誤差與遺漏"列項,通常被視爲資本經非正式途徑流進或流出的數據。以往專家測算中國資本外逃的數據,多以此爲參考。但近年來熱錢涌入中國境內增多,這一數據已無法反應中國資本外逃的實際情形。因此,對於這些富豪移民所引致的資本外逃數目,無從測算。

但可知的是,越來越多社會精英人士手持綠卡,但仍在國內經營企業或者工作。"他們希望用國外的身份來保護自己。在國外,他們基本上掙不到錢,年投資回報率在15%左右,就已經算是暴利了,但是在中國還算是低的。"邁斯林移民的李旭說。

"目前富人移民海外,我們應該反思。要留錢,先留人;要留人,先留心。我們應該先把心留住,才能把富人留住,才能把財富留住。我們應該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讓資源的獲取變得更公平,要繼續保留企業家精神。其實很多人很矛盾,知道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好的國家,但是又感到不安全,所以想往產業鏈的上游發展,所以要投資金融業、能源業,但是這些行業又不是完全開放的行業。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繼續改革,讓不公平更公平,讓不安全變得更安全。"吳曉波說。

老李已經在多倫多購買一幢500平方米的別墅,算是安定下來了。

"對於國內的事業,我也不準備再有多大的發展了,除非有特別好的機會。"

至於未來會否在加拿大二次創業,老李也很迷惑:"年齡可上可下,機會也不上不下。幹,我也可以再幹些年;加拿大也有一些朋友,大家也總是再商量着一起幹些什麼。不過一切都沒那麼容易。"

他自己語言也不通,雖然也有家人和朋友在,但是生活起來還是不那麼的習慣和方便。"混不到人家的主流社會,準備養老吧。移民還是繼續留在國內,都只是一種選擇,各有各的難。"老李有些自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