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成立社會企業 發名國際挺小農

發名國際執行長施喬心(右)拜訪每位合作農友確保理念相近。(圖/中山大學提供)

國立中山大學南臺灣領域科技創新中心,成立「Farming發名國際」的品牌社會企業,與使用友善耕作的農友合作,透過架設網站直接出貨的方式,讓農民免於盤商層層分潤,而企業所獲取的營利,也會以固定比例回饋給在地小農,達成生產者消費者、生態環境三贏的局面

中山大學23日表示,該校的南臺灣跨領域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吳仁和團隊,長期鑽研農業研究,有感於小農所面臨的收購價,總是從末端售價往回扣,利潤多被中間的批發商通路商、行口瓜分

中山大學指出,爲了能夠達成「去中間化」,與小農建立網路銷售平臺,成立「發名國際」社會企業,希望改善小農身處農業生態系最底層弱勢現況

吳仁和表示,爲了能創新農業生態系,使其永續發展,讓小農團結起來有共存的商業模式,合作對象以符合有理念、有產量、有品質,卻無資源、無通路、無品牌等「三有三無」定義的小農爲主。

發名國際執行長施喬心說,團隊成員會親訪每位合作農友,確定對方使用的是有機、友善的耕種方式,並在接收訂單後,才從產地新鮮採收,爲客戶嚴格把關水果品質。

她表示,發名國際公司高達70%的股份交由小農入股,確保社會企業的運作和未來發展符合農民利益。另外,公司盈餘也投注在農村因應不同水果的特性,添購加工設備或選果機等。

發名國際成立至今,合作農友總數達150位,銷售高達26種水果品項,並鏈結17個第三方合作伙伴,包含政府產業、大專院校等,於南高屏13個區域形成產業聚落。而在消費端,累計有80間企業、32位團購主、754位消費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