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舉行陳小奇客座教授聘任儀式暨學術講座

12月29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下文簡稱“中大新華”)舉辦“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客座教授聘任儀式陳小奇教授學術講座”。我國著名詞曲作家、著名音樂製作人、文學創作一級作家陳小奇主講授流行音樂發展脈絡暨我的詞曲創作主題講座,並正式受聘爲客座教授。中大新華校長王庭槐黨委書記周雲、副校長李中生校長助理劉霖霖,各院系、黨政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學校師生代表參與活動。王庭槐校長主持講座。

活動現場座無虛席

王庭槐校長主持講座並致辭

陳小奇教授作專題講座

王庭槐校長(右一)爲陳小奇教授(左一)頒發客座教授聘書

王庭槐校長(右一)爲陳小奇教授(左一)頒發講座紀念證書

中大新華校長王庭槐(左一)、黨委書記周雲(右一)爲陳小奇教授夫婦獻花

全場師生合唱《山高水長》,陳小奇教授作合唱指揮

陳小奇教授與在場學生熱烈交流

學校領導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教師音樂系教師與陳小奇教授一行人合影

學校領導陪同陳小奇教授一行參觀蔡照波藝術館合影留念

王庭槐致歡迎辭,介紹了著名詞曲作家、著名音樂製作人、文學創作一級作家,中山大學第二校歌校友之歌《山高水長》作者陳小奇在音樂領域的卓越成績和學術貢獻,並對陳小奇受聘爲我校客座教授和開設學術講座表示由衷的歡迎和感謝。他表示,陳小奇教授的到來將爲我校音樂教學教育事業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助推我校的美育教育和音樂系學科建設邁上新臺階。

隨後,人事處簡庚榮處長在聘任儀式上宣讀聘任文件,王庭槐校長爲陳小奇教授頒發聘書。

陳小奇講授以“流行音樂的發展脈絡暨我的詞曲創作”爲主題的學術講座。他以音樂發展史爲線索,介紹了中西方音樂的不同之處,將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娓娓道來,引導同學們突破時空束縛,用心感受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獨特魅力

陳小奇表示,音樂形態的演變離不開社會進程中的文化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在講座中,他將該理念與不同的音樂發展特點相結合,使同學們對流行音樂的發展歷程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談到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萌芽及發展史時,他詳細地對廣東流行音樂四十年來的發展作出論述和專業闡釋,讓在場同學們深刻地領悟到中國風音樂和廣東本土流行音樂的魅力。

陳小奇還結合自身經歷,向同學們分享了他從戲劇編輯到成爲填詞作曲的音樂製作人的艱辛且有趣的歷程。面對當時社會對流行樂的偏見,陳小奇勇擔流行音樂的大旗,致力於用有內涵、有深度、有時代感作品改變外界對流行音樂的刻板印象,以一首又一首家喻戶曉的金曲爲我國流行音樂後續的發展打下基礎。

講座過程中,陳小奇通過播放原創音樂作品,講述自己的創作經歷和趣聞軼事,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靈感源泉與創作心得,引起了廣大師生的熱烈反響和共鳴。講座現場,掌聲不斷,經久不息。

在互動環節,現場師生踊躍舉手提問交流,氣氛熱烈融洽。

學生:爲什麼有些院系的學生作爲音樂領域的“外行人”,填詞作曲的水平卻高過一些科班出身的人?

陳小奇:想要獲得音樂作品的成果離不開努力、命運和天賦。如果想有所成就,就要多思考,多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天賦去主動“找路子”,並通過日常的積累與實踐增加創作經驗。無論是哪一個行業都是進門容易、脫穎而出難。所以無論是從事何專業,如果想要在某一領域有所突破,都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天賦所在,並持之以恆地思考、實踐。

學生:您對“新中國風”的音樂風格是怎樣理解的呢?

陳小奇:“新中國風”的出現與流行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的提升。但由於有些人爲了寫中國風歌曲,而將一些歷史相關的素材進行拼接,導致了歌曲質量的不理想。若想寫出好的中國風格去,應該廣泛閱讀、認真構思、仔細打磨、推敲細節,才能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中的閃光點展現出來。

學生:音樂創作時遇到“瓶頸”怎麼辦?

陳小奇:如果是自己自由創作時遇到“瓶頸”,我會選擇暫時擱置,等一段時間之後再回過頭來看這個作品,尋找新的靈感與思路。但如果是受人之託的命題創作,我會嘗試打開思維,學會“繞道而行”,從多角度“找路子”繼續創作。若仍找不到靈感,這就需要依靠經驗來駕馭題材了。

講座尾聲,陳小奇教授應王庭槐校長盛情邀請,親自擔當合唱指揮,全場師生合唱中山大學第二校歌、校友之歌《山高水長》。“山高水長,根深葉茂,上下求索,海納百川……”這首歌爲陳小奇在中山大學建校75週年時所著,蒼勁的歌詞和悠揚的旋律已陪伴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度過了無數寶貴的大學時光,代代學子不忘恩師之教誨、中大之校風。活動現場,熟悉的旋律與歌詞再次響起,優美的音樂伴隨着現場師生富有感情的合唱,音律悠揚,讓人爲之動容。

會後,陳小奇一行在學校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蔡照波藝術館,對中大新華的美育工作情況、特色成果、文化氛圍等方面表示讚賞。

王庭槐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宴,更爲中大新華師生與音樂大師面對面交流與感悟的音樂魅力提供了平臺。學校將繼續堅持“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育工作,營造濃厚的藝術教育氛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希望我們的學生聽了這場大師講座之後,在啓迪中思考鑽研、付諸行動,相關學科專業能培養出像陳小奇教授一樣優秀的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