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全球大變局下蔡英文的決斷

中時社論

2020大選民進黨主打「抗中保臺」,反中民粹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也讓蔡英文囊括817萬史前無例高票臺獨支持者更是無比振奮,認爲制憲正名成功在望。獨派大老辜寬敏日前在獨派團體臺灣新憲聯合陣線」成立大會上透露,1月初他曾應邀到總統官邸餐敘,和蔡英文談到推動「制憲公投」,蔡總統未具體迴應,但他相信蔡總統與獨派意見一致。

民意取向和蔡政府唱反調

辜寬敏的解讀未必是蔡英文的真意,有可能只是他一廂情願,但從辜對蔡總統態度的轉變和兩人熱絡的互動,也能揣摩蔡英文政策動向若干端倪。要知道,辜寬敏在蔡總統第一任期內,曾不遺餘力撻伐她的兩岸路線,公開主張蔡只要做4年就好,還認爲穿裙子的不能當總統,更在2019年民進黨黨內總統初選時大力支持賴清德,與蔡英文站在對立面,去年底還批評蔡的「中華民國臺灣」論述,攻訐她不敢把中華民國拿掉。如今辜對蔡態度180度大轉彎,對蔡礙於中華民國憲法與總統身分,不能表達對臺獨制憲的看法表示體諒。不難明白,蔡雖未具體承諾,但獨派相信蔡總統有心搬走制憲路上石頭

瞭解蔡辜之間的默契,就不會對蔡總統與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視訊會議時,宣示推動我加入聯合國及其所屬會議和活動而感到驚訝。這是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首次提及「加入聯合國」,蔡一向在與統獨高度相關的聯合國議題上持保守立場,這次談話是兩岸議題的一次重要轉折。

蔡英文往獨派靠攏,不只辜寬敏與獨派感受到,民意也有同樣的反映。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年1月的調查,針對蔡的統獨立場,46.9%民衆認爲她傾向臺獨,高於維持現狀的43%。1年前2020大選結束後,當時53.3%民衆認爲蔡屬於維持現狀派,高於臺獨的32.7%許多。人民對蔡英文的統獨立場認知,1年來發生幅度不小的變化

不過,有趣的是,超過半數民衆認爲蔡英文傾向臺獨,但民衆對臺獨的支持度卻呈下降趨勢,民意取向和蔡政府唱反調。根據「臺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委託政大選研中心在2020年3月執行的民調,顯示偏向臺獨的比例爲39.1%,48.9%希望維持現狀。各年齡層中只有20至29歲年輕人高度偏向臺獨,達61.7%,僅34.5%主張維持現狀。

另一份由美國杜克大學「臺灣國家安全調查」去年10月同樣委託政大選研中心的調查指出,全體民意有27.4%偏向獨立,其中20到29歲年輕族羣爲41.5%;全體有60.1%希望維持現狀,年輕族羣佔53.4%。兩項調查由同一調查機構進行,且相關提問相同,應具有比較價值。可以推論偏獨比例在選後半年明顯降低;維持現狀派則明顯成長。

一法三公報 沒有太多臺獨空間

另依據臺灣民意基金會去年12月十大施政表現淨滿意度排行,兩岸關係僅獲得17.1分,居後段班,比10月調查的22.7分明顯退步。從這3項調查可以看出,臺灣民意已發生明顯變化,其緣由值得重視並深入分析。

2020選後至今,蔡總統的個人形象從維持現狀轉向獨派;臺灣社會卻呈現從獨轉向維持現狀的趨勢。也就是說,蔡總統的國家定位方向和民意趨勢出現背離。更糟糕的是,蔡總統的國家定位方向不只逐漸遠離民意,更可能與轉變中的外部情勢相悖。

自拜登上任以來,美中關係逐步和緩,雖仍是戰略對手,但已不再是川普時期的敵人關係。哈佛大學艾利森教授直言,拜登將持傳統的「一中政策」,也不會承認臺獨;新任國務卿林肯聽證會時也曾表示對臺灣將會維持「一法三公報」的立場和承諾,回到美國傳統的兩岸政策。在這個政策框架裡,沒有太多臺獨的空間。

蔡總統一貫穩健,第二任期卻漸漸走偏,其中有內部牽制因素,也有外部拉力動因。但無論從內部民意動態或外部趨勢來看,往獨派靠攏非常危險。蔡英文正站在關鍵的戰略抉擇期,無論臺灣走向哪一邊,都必須處理好與大陸的關係。就市井小民的立場,炒作統獨是虛,小確幸是實。在變與不變之間,蔡總統有責任告訴人民,臺灣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