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村|竹林淌清泉 山水靈秀風光旖旎

竹林清泉

文字&攝影(手機照)|流蘇

空山新雨後,風清翠竹油。暖陽竹間照,泉溪石上流。竹喧遊人迷,蓮動下魚遊,隨意桃園走,無酒自醉留。你沒看錯,這不是王維的“山居秋暝”,而是筆者仿照詩佛的名句擅自篡改的。這段仿寫,卻是一個具有“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美譽、隱藏在魯中山區、地地道道的北國江南古村落——“竹泉村”的真實寫照。

竹泉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銅井鎮,距省會濟南市240公里。竹泉村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背倚玉皇山,前有千頃良田,中有石龍山,左有鳳凰嶺,右有香山河,因村中有一清泉,泉邊多竹,故而得名“竹泉村”,可謂當地百姓的風水寶地——洞天福地也。據載,它是由明朝末年河南巡撫高名衡堂兄弟高名寔遷隱此地而建成的幽靜棲息地,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小橋,流水,人家”。周所周知,這是形容江南景緻慣用的詞語,卻也是我在竹泉村實實在在看到的美景

來到竹泉村景區,必先通過一個叫鳳儀橋的石拱小橋,方得進入最美鄉村的腹地。過了小橋,映入眼簾的則是一泓長方形的巨大清池。清池對岸的正中央是依次排開錯落有致的六個小瀑布,飛銀濺玉地轟鳴流瀉,一塊行書體的“竹泉村”大紅字鑲嵌在中間瀑布的兩棵小樹旁,格外醒目,其落款印章式的“歡迎您”三個白底紅字的行書也別具一格。清池中,飄着成片的青蓮,青蓮下是一羣羣遊弋的錦鯉,紅的,白的,黃的,黑的,藍的,花的;大的,小的,長的,短的,胖的,瘦的。隨着遊人的投食勾引,一會兒遊向東,一會兒浮往西,一會兒鯉魚打個挺兒,翻起浪花朵朵,水面漾起的漣漪層層疊疊,像永不消逝的電波。岸邊的垂柳拽着風兒悠哉樂哉地兀自打着鞦韆兒,驚得池中的游魚忽聚忽散,孩童們手持小魚網更是忙碌得不亦樂乎。蓮花朵朵,微風拂面,令人神情怡然。風聲,水聲,笑聲,像那瀑布一樣,旁若無人地扎開了鍋……

穿過這片池塘,檢票進入村子,又一個小池塘橫陳眼前。池塘前右方豎有一塊“福祿壽”三字同體的石塊,左前側是一個茅草小亭,池塘的後端則是一個開闊的小廣場,名曰“石龍山豐收廣場”。

廣場正中央是一個金燦燦黃橙橙的巨型玉米垛,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囚禁忒久的人們,一見到這黃金樣的玉米垛,便蜂擁而上,男女老少各種pose下累壞了手中的相機手機。玉米垛的右邊是一個仿古的大舞臺,舞臺上正咿咿呀呀地上演着地方戲曲弦子戲,身着鮮豔古裝戲行頭的男女演員們正一板一眼地認真表演着,遊人三五成羣駐足欣賞,喝彩聲此起彼伏。與古戲臺對望的則是一個類似陶然亭的亭子,亭前亭內,人頭攢動人聲嘈雜。

再往前走,映入眼簾的則是一個高大的石碑牌坊,“竹泉邨”三個古樸的大字蒼勁有力。過了“竹泉邨”,便進入一條蜿蜒幽深的小路。小路兩旁,一片片修直挺拔密不透風的竹林,令人瞬間穿越到山清水秀的江南,不多時,隨着由遠及近的潺潺溪流聲響,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仙境豁然呈現眼前:只見暖陽竹間照,泉溪石上流;曲徑通幽處,石房花木深;水霧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駕霧入竹林,悅鳥空人心——以爲撞入桃花源!白白的水霧,綠綠的植被,潺潺的小溪,青青的石板,清清的風兒,幽幽的花香,隱隱的人影,溼溼的空氣,嘈嘈的人語,啾啾的鳥鳴……那個美啊!

遊目騁懷,令人無語。

竹泉村,是一個遠離都市的地方,它的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自然形態和各種民俗項目的展示保護是當下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典範。正如“竹泉坊”坊聯所寫,“夢裡說夢,筆端幾度桃源夢;天內尋天,泉上一壺竹洞天。”它自然、純真、淳樸,山水靈秀風光旖旎,充滿着一派情味獨特的南國風情,是現實版的“桃花源”。

竹泉村之美在於竹。這裡,竹林連綿,聳入雲天。青竹、毛竹、斑竹、慈竹……應有盡有千姿百態,風姿綽約的修竹,以亭亭玉立傲然挺拔的姿態,詮釋着它虛懷若谷高風亮節的君子風範。不是麼?“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作爲“四君子”之一和“歲寒三友”之一的竹子,它四季常青生命頑強,青春永駐挺拔灑脫,枝彎而不折柔中有剛,俊逸清秀婆娑有致,其君子之風的正直清高、堅貞高潔之秉性,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鄭板橋愛竹子,愛到無法離開的地步。他種竹、畫竹、寫竹,以竹爲友、以竹自居、以竹爲生。有詩爲證,“烏紗擲去不爲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魚竿。”就連蘇翁都覺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竹不僅是歷代文人墨客詩畫中的常客,更深得百姓的喜愛,“竹報平安”便是婦孺皆知老幼皆愛的祝福語

竹泉村之美在於水。這裡泉依山出,竹因泉生,山岩含珠,青石泄玉,曲徑流碧,村民繞泉而居,砌石爲房,竹林隱茅舍田園花果香,家家臨清流。你看,泉溪兩側修竹疊翠,竹影婆娑,風景怡人,仿若一幅寫意的名人竹畫卷,的確是北方難得一見的桃花源式古村落。聽導遊講,明末河南巡撫高名衡堂兄弟高名寔他遷居這裡時,村名叫“泉上莊”,清朝乾隆年間才更名爲“竹泉村”。可見,泉水之浩大由名號可略見一斑,並不是浪得虛名。

竹泉村之美還在於人文。沂南是歷史豐厚之地,人文燦爛之鄉。諸葛孔明從這裡誕生,鳳凰在此擇桐木而棲,高名衡也曾在此建茅舍、植紅梅紅塵……歷代先賢在此流傳的故事更爲這個小山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其實,維繫一個村莊文化命脈的,不只是鍾靈毓秀的美景傳說,最重要的便是歷代名家豪士在此安居樂業令人津津樂道的歷史故事。

我們一路沿着水街漫步走來,沿途依次觀賞了竹林七賢、梅緣、竹米園、竹泉、駙馬府、還到鳳嶺娛樂區欣賞了各種娛樂項目。有激情滑草、動感漂流、拓展訓練,還有可耕田、天趣園、百果廊、清心園、花海等,讓人零距離接觸親近大自然。

“梅緣”,是一處封閉式園林院落。據高氏族譜記載,是明末河南巡撫高名衡在泉上莊建茅舍、植紅梅暫避紅塵的棲息地。現如今的“梅緣”,就是在高名衡茅舍舊址上新建的一組仿明清建築的休閒居住庭院。高處俯瞰,茅舍羣中幾間瓦舍,大俗大雅。近處觀賞,萬綠叢中幾株紅梅,環境清幽。倘若在這裡住上一宿,一定修煉成仙、不復入世也。有兩組門聯佐證,一是“梅緣”門聯:“今世有緣梅作伴,他生無悔竹爲鄰”,再就是院落中正廳的門聯:“竹旁有興調琴軫,溪上忘機棄釣竿”。

下山的途中,我們又依次參觀了原始民居,也叫東籬別墅區,即山間特色度假區。這裡的山居光是名號就叫人心猿意馬浮想聯翩,什麼“外婆家”、“倚翠齋”,還有“映水居”“聽泉齋”,那個叫“星光客棧”、“鳳鳴堂”和“竹籬菊舍”的民居更是讓人腳下生樁、挪不得步子——

天井裡有石桌石凳,牆角邊有石磨石槽,水槽裡有青苔掛壁,屋檐下是結滿櫻桃的枝椏,門楣窗櫺上則是成串的紅辣椒黃玉米白蒜頭,牆頭上垂下的是一串串密實實的青杏兒,地面背陰處,長滿了蛇莓(也叫龍吐珠)。匍匐生長的枝蔓像綠油油的地毯,厚實茂密,蛇莓果星星點點地露出紅紅的小腦袋,好奇地張望着這個多彩的世界……

麗水街兩邊,店鋪林立,可謂田園鬧市,有竹林茶肆、浮島酒吧、咂味館子、沂蒙十八坊。作坊之內,有各種原始製作,竹籃竹簍,竹篦竹杯。狹小街巷,煙火繚繞叫賣聲聲,有沂蒙煎餅、蒙山小豆沫、沂蒙光棍雞、芝麻火燒、乾煸香辣醬、農家豆腐,鄉野小菜,還有仙人大碗茶、非物遺產粉皮粉條。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種別樣的刻骨回憶,思緒瞬間穿越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久遠年代,那個新中國激情創業的難忘歲月……

在這裡,可體味靜謐愜意的山居樂趣,可品嚐饕餮山珍野味,可悟得大自然的佛理禪意。這正是“臨流而彈,竹澗焚香,登峰遠眺,坐看雲起。鬆亭試泉,曲水流觴,煙波釣叟,蓬窗高臥。”竹泉村,靜謐安然,羞澀內斂,始終像一位青春永駐的美麗少女,散發着令人過目不忘的迷人魔力。

竹泉古村,因竹而有韻味,因水而有靈氣。這裡,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房前屋後竹圍泉繞。這裡,古宅古樹古井古物隨處可見,不論是令人神往的傳說,還是讓人感喟不已的歷史,都讓人無不爲之思接千載、感慨萬千。走在竹泉村溼漉漉的街巷,雙腳踏在綠幽幽的青石板上,彷彿都會發出平平仄仄的詩韻。石頭壘就的古宅,古樸滄桑,隨意輕輕推開一扇吱嘎作響的斑駁木門,就彷彿打開遠古的記憶,走進了明清的歷史深處……所有這一切,都會讓人感嘆竹泉村是世上最美的遇見。

縱觀當下,隨着時代的進步,所有的農村都城市化了,竹泉村卻依然保持着原始的面貌,可喜可賀。它雖然遠離了城市,少了車水馬龍,但在麗水街的商業飲食片區和山頂的休閒娛樂區,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進來,這種有繼承保留又有創新發展的模式,很好地將一方文化遺產幸運地保存下來,同時還有機地注入了現代社會的生活元素,揉入了更多獨具特色的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得不說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因爲,它們會因視覺原汁原味得到永生,也會因味覺鮮香麻辣得到迷戀。

一場初夏的霏霏細雨過後遊歷竹泉村,雖然來去匆匆,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但幽篁如洗空靈碧綠,泉溪澄淨清爽宜人,可謂“野竹自成徑,繞溪三裡餘。檀欒被層阜,蕭瑟蔭清渠。”泉水,翠竹,池塘,青蓮,青石板,茅草屋,水車風輪,轆轤老井,石碾子,地牛車,紅辣椒,黃玉米、香煎餅,辣乾煸……在我的記憶族譜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久久揮之不去。

我敢說,竹泉村令人流連忘返樂不思蜀,它是所有到過之人的精神和靈魂棲息地。因爲,這個“中國十大最美鄉村”遠離塵囂樸素純真,安靜平和恬淡幽靜,她無與倫比的美麗,註定成爲所有去過之人爲之迷戀的地方,也將是所有未涉足之人所神往的地方。

竹林淌清泉,竹泉古村,值得一遊。

感謝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