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冬至到!Google 首頁放送療愈水晶球齊賀冬

記者洪聖壹臺北報導

▲冬至,又稱冬節,大家記得要跟心愛的人團圓湯圓喔~(圖/取自Goole Doodle)

12 月 22 日是冬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Google 首頁出現了一顆讓人充滿冬日回憶的水晶球,按下動畫就會有一對情侶溜冰放閃,象徵冬季來臨、歲末將至,在臺灣人們會相聚吃湯圓,象徵團圓,一起迎接好年。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臺灣又稱「入冬」,其實冬至的時間,在農曆當中並沒有固定在哪一天,通常都在公曆 12 月 21 日到 12 月 23 日這三日之間,或許是取其折衷,後來多以 12 月 22 日作爲冬至日。

今年的 Google Doodle 慶祝冬至的動畫,除了臺灣之外,南韓日本尼泊爾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馬多明尼加冰島芬蘭波蘭奧地利白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保加利亞土耳其哈薩克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瑞典等地也都使用一樣的動畫。而在印尼,由於 12 月 22 日是他們的「母親節」所以呈現不同的 Google Doodle。

▲在印尼,12 月 22 日是母親節。(圖/取自Goole Doodle)

每到冬至這一天,中國北方的人順着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會在這一天吃上餃子和餛飩,吃餃子俗稱「安耳朵」,民間習俗認爲冬至日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也不利農事收穫;另一說吃餃子是爲紀念藥王張仲景。至於吃餛飩寓意陰釋陽,表達冬至的新舊交接宇宙混沌狀態,更意味親自開闢世界;而餃子、餛飩和包子等更會是家庭成員團聚圍桌而食,稱爲「蒸冬」。 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四川山東棗莊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爲驅除寒冷。

在中國南方的冬至,通常吃上「湯圓」、「圓子」、「團圓子」等米麪製成的圓形食品,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有餡料湯糰會用作祭祖,無餡料的用來祀神。大家也常看過「紅白湯圓」,其實是沿海地區人民紅色白色寓意陰陽交泰

有諺語「若要富,冬至吃塊熱豆腐。」南方民衆流行趁冬至時值農事換年之交的前夕夜吃豆腐進補,同時選種,稱爲「豆腐節」。在江浙一帶在冬至吃湯圓外,還要吃桂花酒釀。除了暢快飲食,民間亦有「曬冬米」習俗,水洗白米後在冬至日的陽光下曝曬,留給日後有病者煮粥食用

時至今日,拜交通之便,中國北方也經常有許多南方人、中國南方也有許多北方人,各異的風俗在這一天,慶祝的方式也混在一塊,像是在北京,每到冬至這天,賣場、小吃攤搶買芝麻湯圓大有人在,在上海冬至這天,餃子店也是相當熱門,不過在臺灣,每到冬至,必吃湯圓,象徵「長一歲」、「團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