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發達國家民衆對中國印象極差,我國的國際形象是如何被扭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

2022年初,著名的晨間諮詢公司就世界主要國家對中國的好感度,展開了一項民意調查。

結果顯示,80%以上的日本人和韓國人、62%以上的美國人和英國人,都對中國持負面態度,對中國有好感的西方國家寥寥無幾。

無獨有偶,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也進行了類似調查,結果更加離譜,包括美、英、澳、日在內的14個發達國家,對中國的印象都十分惡劣。

近年來,中國發展勢頭迅猛,亞非拉的第三世界國家都將我國視作模仿和學習的典範,而西方發達國家的民衆,對中國人卻印象不好。

那麼,我國的國際形象何以遭受如此扭曲?面對這一局面,我國又該如何應對?

美國:敵視中國的罪魁禍首

作爲資本主義世界的領頭羊,西方各國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如何歪曲中國的國際形象,對其他國家有着重要的“示範作用”。

前段時間,一則來自大洋彼岸的新聞在國內網絡上迅速發酵。

出生於中國湖南的00後女孩奧利維亞被美國夫妻領養後,非但沒有受到良好的照顧,反而被囚禁在地牢裡,十餘年間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期間,奧利維亞也曾抓住機會向警方求助,可美國警察見她是黃色面孔,根本就沒搭理她,任由她繼續被禽獸般的養父母虐待。

忍飢挨餓、遭受毒打、被迫勞動,在15歲之前,奧利維亞僅僅去過一天學校,直到2018年才逃離養父母的魔爪。

然而,等待着她的卻是更加艱辛的命運,她向法院提出訴訟,白人法官不願受理,她向媒體曝光真相,美國媒體不爲所動。

平日裡最“關心”中國的《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紛紛噤聲,彷彿事件從未發生一般。

最終,還是中國的輿論關注到她,這才得以大範圍傳播開來。

要知道,在美國虐待兒童通常是重罪,但是顯然,這個出生於中國的姑娘,根本沒有被當作“兒童”看待。

見一葉而知秋,不難看出,美國從上到下,對中國、對華人的冷漠、惡劣,已經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

如果說這起悲劇只是個例,在美國社會中,還有諸多擺在明面上的“不平等”。

例如,哈佛、耶魯等常青藤大學,對黃種人的錄取標準極高,遠超白人和黑人。

再如,在紐約等大城市街頭,時常發生針對中國面孔的暴力行徑,而美國官方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不追責。

美國帶頭示範,其他發達國家自然照貓畫虎。

僅2021年,美國共發生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案件6600餘件,而加拿大華人遭受的襲擊事件,也激增至1150起。

另外,就在近期,美國南卡州已通過法案,禁止中國人購買房產和土地,還有11個州也正在推進。

按理說,中國是禮儀之邦,以溫良恭儉讓而聞名,號稱是“民主”、“自由”的西方社會,爲什麼對中國人的敵意這麼大呢?

其實,這得歸咎於三個方面的原因。

中國崛起,引發恐懼

首先,當下的中國,國力迅速增長,令西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西方國家的態度,看似是印象不好,實則是恐懼。

在古代,西方被稱作蠻夷,而我國則是天朝大國,受到萬國來朝,西方根本沒有向中國叫板的資格。

無論是金戈鐵馬的漢朝,還是文治武功的盛唐,亦或是國殷民富的兩宋,都令西方人豔羨不已。

13世紀時,馬可波羅前來中國遊歷,便將中國稱作“流淌着黃金的國家”,他的遊記也讓無數外國人大開眼界。

直到晚清年間,中國才暫時被西方拉開了距離,西方國家也趁機在中華大地上大肆吸血,甚至想要瓜分中國。

志願者

不過,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局面得到徹底扭轉。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便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軍,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從此,以美國爲首的西方人,再也不敢看輕中國,中國也一改往日的落後面貌。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開始騰飛,勤勞的中國人民,打造了一批高效的企業,迅速在國際市場上搶佔了巨大的份額。

後來,“中國製造”名揚天下,歐美人的餐具、衣服、飾品,無一不來自中國。

如今,中國的經濟進一步發展,在諸多高科技領域迎頭趕上,中國製造升級爲中國智造,而這,無疑給西方人造成了巨大的危機感。

不僅如此,中國在軍事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核武器、航母、殲-20戰鬥機,以及東風導彈等先進武器,都讓西方人震驚不已。

於是,“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那些發達國家只想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靠剝削髮展中國家賺錢。

所以,他們一邊宣稱中國人搶了歐美人的工作,一邊則對中國實施芯片禁運等經濟、科技上的封鎖。

可以說,西方發達國家其實是失落的一代。

他們此前的優勢蕩然無存,過去被他們看不起的中國人,突然挺直身板,在國際社會上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一貫優越感爆棚的西方人,怎麼能忍受呢?

從這點也不難猜測,只要中國繼續發展,就免不了遭受西方的抹黑和歪曲。

正所謂,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我們必須得認識到,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敵視,一點也不出奇。

嫉妒、恐懼本就是人性的一部分,與其整天“反思”,不如進一步提升我國國家的綜合國力。

等到中華民族徹底實現復興的那一天,西方人恐怕只能望洋興嘆,連敵視的底氣也不復存在了。

種族因素,由來已久

另外,除了對中國崛起的警惕,西方人對中國人的敵意,還來自於深層的種族因素。

我們都知道,在美國社會中,種族問題一向尖銳。

2020年5月25日,黑人弗洛伊德遭到美國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最終窒息而死。

一時間,種族矛盾被擺上檯面,美國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抗議白人對黑人的歧視。

然而,相比於黃種人,美國黑人的處境已經相當不錯了。

我們不妨將視線拉回到1992年4月份,當時洛杉磯發生了一場駭人聽聞的暴亂。

成千上萬名暴徒走上街頭,對沿街商店打砸搶燒,而受到影響最爲嚴重的,當屬韓國人聚居區。

大量韓國的老弱婦孺被毆打,商鋪裡的物品也被洗劫一空,無奈之下,韓國人只好舉槍還擊。

由於搶劫者實在太多,韓國人甚至被逼到屋頂上,不敢下來,直到今天,“屋頂上的韓國人”仍是在洛杉磯廣爲流傳的都市傳說。

除了韓國人,日本人也深受美國本土人的欺壓,二戰期間,日軍偷襲了珍珠港,美國氣急敗壞,將怒火全部發泄到在美國生活的日本人頭上。

大量日本平民被關進監獄,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二戰結束後,美軍又在日本本土胡作非爲。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1882年甚至出臺的《排華法案》,法案頒佈後,大量手無寸鐵的華工遭到逮捕、驅逐、屠殺。

如今,美國動輒將“平等”掛在嘴邊,實在是過於厚顏無恥了。

政客煽風,媒體點火

如果說中國崛起和種族因素,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印象極差的原因,那麼,政客的鼓吹和媒體的煽動,則進一步加劇了民間對中國的不好印象。

近年來,歐美國家出現了一個趨勢——萬事不決,甩鍋中國。

特朗普在任期間,弗洛伊德事件引發了流血衝突,美國深層次的矛盾一觸即發。於是,特朗普便和中國打起了貿易戰,將美國的停滯全部歸咎於中國。

後來,拜登如法炮製,去年美國陷入惡性通貨膨脹,CPI一度達到8%,物價簡直飛上了天。

拜登二話沒說,一邊大肆印鈔,一邊將焦點轉移至中國的新興科技行業,對華爲等企業圍追堵截,拼命轉移美國民衆的注意力。

在這一過程中,西方媒體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西方國家和我國相隔萬里,普通民衆很少有前來中國的機會,於是,他們獲得信息的來源,便是由西方資本家把持的新聞媒體。

就這樣,《紐約時報》、CNN、BCC等媒體壟斷了對中國的報道權,在給西方民衆展示中國時,他們往往夾帶私貨、片面宣傳,誘導大衆對中國產生錯誤的認知。

我們身處其中,自然明白中國的狀況,但西方民衆卻很容易受到誤導,將謊言誤認爲是真相。

不僅如此,西方媒體還是出了名的選擇性報道,簡單來說就是“報憂不報喜”。

中國城市的繁華、人民的幸福,他們都不屑一顧,反倒是盯着城市邊緣尚未竣工的工地、臨時的屋棚等等,暗示中國人的生活環境都十分混亂、骯髒。

爲了打贏這場輿論戰,西方媒體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甚至開了中國專欄,專門報道負面信息,長此以往,西方民衆自然會對中國產生不好的印象。

團結友邦,應對挑戰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也都明白了,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負責任大國,硬是被無端抹黑,在全球範圍內深受誤解。

而美國,毫無疑問是這一結果的始作俑者,在山姆大叔的引領下,就連瑞典、菲律賓、日本這樣的彈丸小國,也對中國產生了不滿。

據一些留學生反映,日本人很不願意向中國人出租房屋,中國留學生辦理信用卡、手機卡也面臨着更加複雜的手續。

當然了,正如美國前總統林肯所說,

“再高明的騙子,也不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人”。

雖然美國總是帶着一幫小弟,試圖抹黑、扭曲中國,但對中國表示認可的國家,反倒越來越多。

在我們開頭所提到的民意調查中,巴基斯坦、俄羅斯、尼日利亞、孟加拉等國家都對中國極爲支持。

其中巴鐵人民對中國持正面印象的比例甚至達到了82%。可見,在這些沒有被美國操縱的發展中國家眼裡,中國是切實的好夥伴。

而在2023年3月26日,洪都拉斯也高調宣佈與我國建交,並一再強調“一箇中國”的立場。

對於美國而言,這無疑又是一場外交的潰敗。

當然了,要想進一步扭轉歐美國家對我國的錯誤宣傳,我們必須更徹底地實行對外開放。

將我國國際貿易的優勢融入全球化之中,讓世界各國人民見識到中國經濟的強韌、穩定和高效。

不僅如此,繼續推進“一帶一路”政策也至關重要,畢竟,合作共贏是中國長期堅持的原則,達則兼濟天下也是我國的優良傳統。

一方面,中國企業可以在一帶一路中收穫更多訂單,有助於國內經濟增長,而另一方面,其他國家也能享受中國發展所輻射的紅利。

另外,對於西方政客、媒體的造謠抹黑,我們也必須堅決予以還擊。

都說“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中國人從不惹事,但也絕不怕事,一旦稍有退縮,讓他們誤以爲中國軟弱,只會得寸進尺,永無寧日。

總結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偏見已經愈演愈烈,爲了抹黑中國,他們不惜編造中國破壞和平的謊言,給我國的國際形象造成了巨大損害。

更加嚴重的是,歐美國家似乎已經扯下了虛僞的面具,公然向中國發難,CNN記者便在公開場合叫囂着要“和中國較勁”,“讓中國看上去像個壞蛋”。

面對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國的應對方式顯得更爲關鍵,唯有謹慎、果斷,才能戳破西方編織的謊言,令真相重見天日。

最後,也奉勸一下某些厚顏無恥的西方國家,有緊盯中國的工夫,不如多關心下自身。

畢竟,在惡性通脹、債務危機、種族割裂的背景下,西方世界的未來恐怕也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