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名終末期肝包蟲病患者轉診抵京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積極迎救

(通訊員: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韓冬野)12月5日上午9點40分,青海西寧發往北京西的T176次列車緩緩進站,車廂開啓,人流快速涌向站臺,其中的藏族服飾格外鮮明。“北京,我們來了。”來自青海果洛州達日縣的21歲藏族姑娘木扎顯得有些興奮,然而這是一次極特殊的“向生旅行”——木扎等14名患有終末期肝包蟲病的患者,經過青海省內層層篩查、評估,最終轉診至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由院長董家鴻院士帶領多學科團隊全力診治。

2023年11月25日,董家鴻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術後查房

包蟲病是一種人獸共患性寄生蟲病,是我國丙類傳染病,主要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高發。2023年,董家鴻已經三次帶隊,前往青海省爲肝包蟲病患者義診,並在當地開展帶教工作。

這種有計劃、有規模的包蟲病專項醫療幫扶工作,始於2015年,經過多年的努力,董家鴻牽頭的中國包蟲病防治聯盟,在青海省各級政府的組織支持下,充分依託省級診療中心-州(市)級診療基地-縣級診療救治站-鄉(鎮)診療管理站,圍繞包蟲病形成了“四級”分級診療聯動機制,常年有肝包蟲病患者通過分級診療,經綠色通道轉診至北京接受治療。2023年9月1日,在多方的努力下,《青海省包蟲病防治條例》正式頒佈施行,包蟲病防治工作自此得到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時爲包蟲病清滅計劃奠定基礎。

“今年董院士到青海果洛州,在當地開展了部分手術,病情複雜病例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開展了手術,這14名終末期肝包蟲病患者涉及到體外肝切除餘肝移植、極限肝切除、大血管重建等極高難度問題,我們轉診到了北京。”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院長樊海寧說,爲了護送這些病情危重的患者順利來京,他親自帶隊肝膽胰外科主任王海久、主治醫師周虎一路陪同。

醫院院辦、社會服務部至車站對接

此次,是在當地政府、衛健部門和醫院的組織安排下,最大規模的一批肝包蟲病患者轉診至京診療。14名患者中,最小的孩子10歲,總體的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但他們所患疾病的複雜疑難程度已到了世界級難度。

此次就診患者中9人來自果洛州達日縣,縣委縣政府對此行高度重視,縣衛健局科長全程陪同並協助語言溝通。據才增多傑介紹,達日縣目前是果洛州發病最嚴重的地區,而果洛又是青海省包蟲病的發病高地。“第一次來到我們的首都,是以病人的身份,像是上天和我們開了個玩笑,但有了院士帶領的專家團隊的救助,我們一定會戰勝病魔。”木扎說。

小患兒爲董家鴻(左四)等獻上哈達

“30餘次深入高原,青海已像我的第二故鄉。今日,故鄉的患者轉診至清華長庚,我們將以高水平的醫療技術和溫暖的人文關懷爲每位患者量身定製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同時,我們也會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資源與支持,爲貧困患者提供醫療救助。”在接診儀式上,董家鴻說道。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委書記周月紅表示,清華大學對口支援青海大學,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和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互動,董院長帶領團隊開展包蟲病醫療幫扶工作,醫院高度重視全力支持,努力爲藏族同胞的健康提供優質醫療保障。

做好接診準備,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連同醫務管理部、護理部、醫療事務處、社服部等多部門,已提前協調病房,並將開通綠色檢查通道,“我們會盡快完成術前檢查和評估,並在董院長的帶領下擬訂以治癒包蟲病爲目標的診療方案。”院長助理、肝膽胰中心執行主任盧倩說,肝膽胰中心已經初步分成四個醫療小組,在董家鴻院長的統籌帶領下,分頭接診14名患者。

此外,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王克霞,帶領醫院社會服務部積極鏈接社會資源,連同同心共鑄中國心基金會等社會愛心組織,通過醫療費用減免、補助等形式,爲每一位患者提供個案社會服務支持。

今後,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將與青海大學附院緊密合作,將每年集中組織複雜危重肝包蟲病患者來京診療,爲更多感染此病的終末期患者帶來重獲新生的希望。(圖/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楊欣、樑建棟等攝)